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暮春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暮春二首 其二
晚雨墙东暗绿槐,清阴庭院鎻莓苔。 委堦红药将春去,贴水青荷与夏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谢薖,字子发,号空同先生,南宋诗人。他的生平和事迹主要如下: 1. 早年经历:谢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诗词歌赋。 2. 科举及第:在南宋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傍晚的小雨洒在墙边的绿槐上,清亮的树荫遮盖了庭院里的苔藓。台阶上的红花渐渐凋谢,春天将要离去;贴着水面生长的荷叶预示着夏天的到来。
去完善
释义
《暮春二首·其二》是宋代诗人谢薖创作的一首描写暮春景象的诗歌。下面是该诗的注释: 1. 晚雨墙东:指傍晚时分,在墙东方向下起了雨。 2. 暗绿槐:指颜色暗淡的绿色槐树。 3. 清阴:指凉爽的树荫。 4. 庭院:指的是房屋前后围起来的空地。 5. 锁莓苔:莓苔是一种绿色的植物,此处用“锁”字表示草木茂密。 6. 委堦:委,堆积;堦,台阶。指台阶上堆满了花朵。 7. 红药:即芍药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8. 将春去:将,将要;去,离开。此句表示春天的即将离去。 9. 贴水:贴着水面生长。 10. 青荷:即荷叶。 11. 与夏来:表示夏天即将来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暮春时节的雨后景象为主题,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的庭院之中。 首先,诗人以“晚雨墙东暗绿槐”开篇,通过对傍晚时分、雨水滋润下的绿色槐树的描绘,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同时,“暗绿槐”也象征着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即将到来。 接着,诗人通过“清阴庭院鎻莓苔”的描写,进一步展示了暮春时节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不仅表现了庭院中青翠的树叶和湿润的苔藓,还传达了诗人对于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 然后,诗人以“委堦红药将春去”表达了春天即将离去的心情。这里的“红药”指的是红色的芍药花,其凋谢意味着春天的消逝。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春光的留恋。 最后,诗人通过“贴水青荷与夏来”的描绘,预示了夏天的到来。这里的“青荷”指的是绿色的荷叶,其生长意味着夏天的来临。诗人以这种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表达了对季节更替的感受和对新生活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暮春二首》是南宋诗人谢薖创作的一首组诗,此处的“其二”指的是第二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高宗时期(1127-1162年),正是国家动荡、战乱频仍的时期。 在这样时代背景下,谢薖的一生也颇有些曲折。他曾任教谕、学正等职,后因战乱辞官,回乡隐居。在这段时间里,谢薖将个人情感寄托于诗歌之中,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的诗才得到了当时著名文人杨万里的赏识,两人结为好友,相互唱和。 在这首《暮春二首·其二》中,谢薖以暮春为背景,描绘了春光渐逝、花事已残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隐含了对国家局势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谢薖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