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赠审言
黄流千里从天来,中贯帝居萦斗魁。
与君共宣圣主德,余波渐暨东南垓。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奔腾的黄水流淌着来自千里的遥远,穿过这帝王居住的繁华城市,一直延伸到星空。现在让我们一起颂扬圣主的伟大德行,用余下的光辉去照耀大地的东南角。
去完善
释义
1. 黄流:即黄河的水流,因为河水含有泥沙而呈黄色。
2. 汴河:古时的运河之一,连接长江与黄河。
3. 从天来:形容来自遥远的天际,此处用来比喻黄河的源头遥远。
4. 中贯:在中间穿过。
5. 帝居:指北宋时期的京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因其为皇帝居住的地方而得名。
6. 萦:环绕,包围。
7. 斗魁:北斗七星中的第一颗星,这里用来形容东京在天上的位置。
8. 与君:指作者和审言两人。
9. 共宣:共同宣扬。
10. 圣主德:皇帝的德行。
11. 余波:比喻影响范围较大的事情或行为后的剩余影响。
12. 渐暨:渐渐扩展到。
13. 东南垓:东南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汴河为题,通过描绘汴河之景,表达了诗人对圣主之恩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的开篇“黄流千里从天来”,生动地描绘了汴河水滚滚而来的壮观景象。其中“天”字赋予汴河一种神秘的色彩,使读者仿佛看到一条从天而降的河流,气势磅礴。紧接着的“中贯帝居萦斗魁”,则强调了汴河穿越繁华都市的情景,将帝都的景象与北斗星相互辉映,营造出一幅雄伟而绚烂的画面。
接下来“与君共宣圣主德”,诗人以自己与友人审言的关系为切入点,表达了对圣主恩德的感激之情。其中“共宣”一词,表现出诗人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即认为自己和朋友都应共同宣扬圣主的功德,使之发扬光大。末句“余波渐暨东南垓”,意味着汴河的水流向东南扩散,象征着圣主的恩德逐渐传播至全国各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沈遘(公元1048-1105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诗人,他在诗坛上享有盛誉,作品以豪放雄浑著称。本诗《汴河赠审言》创作于神宗年间,具体时间未详。
当时正值北宋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繁荣之际,国家经济发展,边疆相对安定。沈遘在宦海浮沉数十载,曾两度出任地方官吏,对民间疾苦有所了解,因而诗歌表现出对百姓生活的关切之情。此外,他还关注时政弊端,积极参与朝政,力图改革。
沈遘年轻时以才学出众而受知于王安石,成为其得意门生之一。然而,随着王安石的变法失败,沈遘受到牵连,一度被贬谪至州郡。在这期间,他游历祖国大江南北,观察民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为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