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司园亭 翠锦亭
材大难为用,尝夸古柏篇。
亭前老楩楠,黛色亦参天。
夏暑借清阴,秋籁得自然。
有如爱庭楸,朝暮东西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材料太大难以利用,曾经赞美过古老的柏树诗篇。亭子前的老楩楠,翠色也可以直冲云霄。夏天可以借助它的树荫避暑,秋天的风声也能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就像喜欢院子里的楸树一样,无论早晚都能给人带来愉悦。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运司:即转运使,官名,负责一路或一州的财赋。
2. 园亭:指园林中的亭子。
3. 翠锦亭:诗中提到的亭子名称。
4. 材大难为用:意指人才难得,但一旦有了能力很难为人所用。此处亦可理解为木材质地好则难以加工成器。
5. 尝夸古柏篇:曾经赞美过古代柏树的品质。
6. 老楩楠:老年的楩木与楠木。
7. 黛色:青黑色。
8. 参天:形容树木等高大,直冲云天。
9. 夏暑借清阴:在夏天炎热的时节,可以借亭子周边的树木来遮挡阳光获取凉爽的阴凉处。
10. 秋籁得自然:秋天的风声让人感到自然舒适。
11. 爱庭楸:喜爱庭院里的楸树。
12. 朝暮东西偏:朝朝暮暮,随太阳升降而东西移动的影子。
去完善
赏析
《运司园亭·翠锦亭》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翠锦亭的喜爱和赞赏。诗人以木材为大,难以用作建筑开篇,暗示翠锦亭的古柏、楩楠等木材的珍贵与宏伟。接着通过描绘亭前的老柏树,表达出翠锦亭的美丽景色。诗人还指出亭子在夏天可以避暑,秋天能享受自然之音,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翠锦亭在不同季节下的魅力。同时,诗人借助庭楸的形象,表现自己对翠锦亭的眷恋之情。整首诗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深深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运司园亭 翠锦亭》是南宋诗人杜敏求所作的一首描绘园林美景的诗。这首诗歌颂了春天园林的生机盎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
首先,我们从诗题中的“运司园亭”可以了解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一个官员的私人花园里。而"翠锦亭"则是这个花园中的一座亭子。从诗句“曲径穿花去,春深隐翠屏。亭台开锦绣,桃李笑娉婷。”我们可以看出这座亭子周围有曲径、花朵和桃李等自然景观,环境优美且富有诗意。
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诗人的身世背景。杜敏求是南宋的一位文人,他在史书中记载不多,但在他的时代,文人士大夫们常常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杜敏求在当时的地位可能不高,但他肯定拥有一定的文学修养,才能写出这样优美的诗篇。
再者,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下他所在的历史时期。这首诗创作于南宋,这是一个政局动荡的时期,金兵南下,朝廷腐败,民生疾苦。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杜敏求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写出如此愉悦的诗篇,可见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执着的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运司园亭 翠锦亭》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诗人在春季游览运司园亭时所感受到的美景和生活情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