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都尉山池
曲渚飏轻舟,前谿钓晚流。
鴈翻蒲叶起,鱼拨荇花游。
金子悬湘柚,珠房折海榴。
幽寻惜未已,清月半西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弯曲的小河边,我驾着小船轻快前行,在前面的溪流里享受着垂钓的乐趣。大雁翩翩起舞于蒲叶之间,鱼儿在荇菜的花儿中穿梭游动。金色的柚子悬挂在湘江之畔,而珍珠般的花朵则在海上绽放如石榴。这样的美好景色让人忍不住想要继续探寻下去,只可惜此时月亮已经快要升至西边的高楼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曲渚(qǔ zhǔ):弯曲的洲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2. 飏(yáng):飘扬、飞扬。
3. 前谿(qián xī):前面的溪流。
4. 晚流:夜晚的流水。
5. 蒲叶:菖蒲的叶子。
6. 荇(xìng)花:荇菜的花朵。
7. 湘柚(xiāng yòu):湖南省的柚子,这里指代湖南特产。
8. 珠房(zhū fáng):果实累累的样子。
9. 海榴(hǎi liú):石榴,因其产地多样,故称“海”。
10. 幽寻(yōu xún):探寻幽静之处。
11. 未已(wèi yǐ):没有停止。
12. 西楼(xī lóu):西边的楼阁。
去完善
赏析
《唐都尉山池》一诗,以精细的笔触描绘了山林水边的宁静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首句“曲渚飏轻舟”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湖面波光粼粼、小船轻轻荡漾的景致。而“前谿钓晚流”则勾勒出水边夕阳下钓鱼人的悠闲姿态,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接下来的“鴈翻蒲叶起,鱼拨荇花游”更细致地刻画了在水面翱翔的大雁和水中游动的鱼儿,动静相宜,富有生机。此外,“金子悬湘柚,珠房折海榴”两句还展示出山池中硕果累累的景象,凸显了金秋时节的美好。最后“幽寻惜未已,清月半西楼”更是暗示了诗人身处自然美景中的陶醉之情,以及对宁静生活的留恋与向往。整首诗语言质朴,构思巧妙,意境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都尉山池》是唐代诗人崔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初唐时期,约公元705年左右。这一时期的唐朝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创作这首诗时,崔湜正处于人生的高峰期,他是当时朝廷的重要官员,深受皇帝的信任。然而,在这个时期,他也面临着来自权臣和宦官的压力,这使他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此外,这个时期的社会风气崇尚文雅,士人阶层对文学艺术的追求非常狂热。在这样的背景下,崔湜创作了这首描绘唐都尉山池的诗,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