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秦州薛都督挽词

标题包含
秦州薛都督挽词
十里绛山幽,千年汾水流。 碑传门客见,劒是故人留。 陇树烟含夕,山门月照秋。 古来钟鼎盛,共尽一嵩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十里的绛山显得分外幽静,千年的汾水仍在流淌。 石碑记载了访客们的传说,宝剑留下了故人的回忆。 傍晚时分,烟雾笼罩着陇上的树木,山门前的月亮照亮了秋天的景色。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人才辈出的地方,共同享受着这片嵩丘的美景。
去完善
释义
绛山:位于今中国陕西省东南部,其主峰是秦岭的最高峰,海拔3767.2米,为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 汾水:黄河第二大支流,全长约716千米,流域面积39471平方千米,主要流经中国山西省境内。 碑传门客见:此处指薛都督的功德在门客中口耳相传。 剑是故人留:典出《史记·刺客列传》,荆轲赴秦刺秦王,临别时高渐离击筑,荆轲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里的“剑”和“故人”寓意往昔峥嵘岁月。 陇树:甘肃地区的树木,这里泛指西北边塞地区。 山门:佛寺的大门,此代指寺庙。 一嵩丘:所有的人都葬身于这同一座嵩山。
去完善
赏析
《秦州薛都督挽词》是一首悼念朋友的诗,诗人崔湜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场景,表达了对逝去朋友的哀思与怀念。 诗的首联“十里绛山幽,千年汾水流”,通过写山水的静默,表现出离别时的沉重气氛。绛山如血、汾水悠悠,它们见证了时间的流逝,也见证了一段深厚的友谊。 颔联“碑传门客见,劒是故人留”,进一步抒发了对逝者的敬仰之情。这位薛都督在门客心中留下了一座丰碑,而他的剑则成为了朋友们永恒的纪念。这里运用象征手法,传达了逝者的人格魅力和生命价值。 颈联“陇树烟含夕,山门月照秋”,描述了送别的情景。夕阳西下,暮霭渐浓,月光洒在山门前,秋风萧瑟。这样的景象,令人心生悲凉。 尾联“古来钟鼎盛,共尽一嵩丘”,揭示了生命的无常。自古以来,无论生前多么风光,最后都要长眠于嵩丘之下。这也启示我们珍惜当下,珍视身边的朋友和家人。 整首诗感情真挚,画面生动,语言优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秦州薛都督挽词》是唐朝诗人崔湜为悼念秦州薛都督而创作的挽词。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时期,公元712年至756年之间。在唐玄宗统治时期,国泰民安,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这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这个时期,崔湜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受到了皇帝的赏识。然而,他在仕途上却屡遭挫折,曾在唐玄宗时期被贬谪多次。这些人生经历使得崔湜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他的诗歌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同时,唐朝时期社会风气开放,文人墨客崇尚交流,各种文学流派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在这种背景下,崔湜的诗歌作品得以广泛流传,成为当时文坛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