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著尚书偶成
水饮已忘三月味,囊空真乏一钱储。
屡空本是吾家事,赢得闲身且著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水饮:指饮食。2. 三月味:春天的食物,泛指美食。3. 囊空:口袋里没钱。4. 屡空:指经常贫穷。5. 闲身:清闲的身姿,指赋闲在家的状态。6. 著书:写作书籍或文章。
去完善
赏析
《集著尚书偶成》是一首描绘作者潜心著书的诗作。在诗歌中,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述,展示了他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对家庭的忠诚担当。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在于将生活琐事与学术研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家庭温馨感。
首先,诗人在第一句“水饮已忘三月味”中,以日常生活中的饮水为引子,表达了作者潜心学术、忘我工作的精神境界。这里的“三月味”并非指实际的味觉感受,而是比喻长时间专注于某一事物而产生的遗忘。这种情感体验让人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于学问研究的专注和投入。
紧接着,第二句“囊空真乏一钱储”则进一步揭示了作者的清贫生活。这句诗通过描绘作者囊中羞涩、家无余财的境况,传达出他在艰苦环境中仍然坚持学术研究的坚韧品质。同时,这种清贫的生活也为作者提供了一个相对宁静的创作环境,使他能更专心地投入到书籍的编纂之中。
第三句“屡空本是吾家事”中的“屡空”一词,语出《论语·先进》篇,原指贫困匮乏之境。这里诗人以“屡空”来形容自己的家境,既表现出了他的谦逊品质,又表达了自己对家庭责任的重视。诗人以这种看似自嘲的方式,传达了作为一个学者应有的勤俭治学和严于律己的品质。
最后一句“赢得闲身且著书”作为结尾,是对全诗内容的概括和总结。诗人用“赢得闲身”表示自己在艰苦生活中依然能保持心灵的恬静与宁静,从而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术研究中。而“且著书”三字则明确表明了作者在如此境况下仍然坚持不懈地进行著作的决心。
综上所述,《集著尚书偶成》一诗通过生活琐事和学术研究的巧妙融合,向读者展示了诗人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家庭责任感。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使人深受感染。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集著尚书偶成》是南宋诗人陈文蔚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晚期(约公元1160-1279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金、南宋对峙的历史阶段,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文蔚生活在这样动荡的时期,历经沧桑,内心感触颇深。他关心民生疾苦,关注社会现实,在学术研究上卓有成就,是一位有志于国家治理的士人。他以儒家经典为基础,结合时代需求,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他在《集著尚书》一书中,通过梳理古代儒家经典,深入探讨了儒家学说在新时代的应用价值。
在这首诗中,文蔚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他对儒家经典的独到见解。他以“天地”“阴阳”等抽象概念作比喻,传达出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核心价值观念。在诗的最后,他借用了孔子的话语,强调学者要以儒家道德为行为准则,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担当起拯救国家危亡的重任。整首诗展现了一个胸怀壮志的知识分子在国家危难之际的担当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