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九十四
午夜青衣海上还,八年两度雪封山。
如今一水平如镜,好钓桐江五百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深夜穿着青色衣服在海上归来,八年时间里两次遇到大雪封山。
如今海面平静得如同镜子一般,在桐江的五百个滩涂上享受着钓鱼的乐趣。
去完善
释义
1. 闰:这里指闰月,即农历中为了调整日月运行周期而设置的附加月份。
2. 九十四:这是这首诗的题目。在诗中,“九”表示数字,“四”表示序数。
3. 午夜:指深夜时分。
4. 青衣:指青衣江,位于四川省南部的一条河流。
5. 八年:这里的“八”表示数字,“年”表示时间单位。
6. 雪封山:指下雪后,山上的道路被积雪覆盖,难以通行。
7. 一水:指一条河流。
8. 平如镜:形容水面平静得如同镜子一般。
9. 好:形容词,表示满意、喜欢。
10. 桐江: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境内的一条河流。
11. 五百滩:指的是桐江河中的众多河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游海边,看到海面的平静,仿佛一片镜子,因此产生了在桐江钓鱼的想法。
“午夜青衣海上还” 描述了诗人在午夜时分,穿着青衣,从海边回来,暗含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之情。
“八年两度雪封山” 则说明了山区的寒冷程度,雪覆盖的山脉,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
“如今一水平如镜” 通过比喻手法,把海面比作镜子,展现了海面的平静和清澈,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的宁静。
“好钓桐江五百滩” 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想到在桐江的五百个滩涂上钓鱼,表现了他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的精神面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闰九十四》是南宋诗人程珌的一首描绘节气的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1188年,也就是南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在这期间,程珌因曾任尚书省右司郎中、国子祭酒等职,但受朝臣排挤,被贬至南康军(今江西赣州市)任知军。在这段时间里,他虽然远离朝廷,但在文学创作上依然活跃,这首诗便是他在闰九月十四日时所作。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正处于与金朝长期对峙的局势之中。由于政治上的分歧,宋金两国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在这个时期,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随着战争的持续和政治局势的动荡,民生问题日益严重,百姓生活困苦。
在这种背景下,程珌以《闰九十四》这首诗表达了他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注。诗中通过对闰九月十四日这一特殊日子的描绘,反映出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关注以及对于生活的期盼。同时,也反映出程珌作为一个文人官员,对国家和百姓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