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廿一东作秩然
不见东耕四十年,兹晨蓑笠去翩翩。
从今数过三蓂朔,史笔当年大有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四十年来未曾耕种东边田地,今天清晨穿戴蓑笠翩然前往。
从现在开始细数三次蓂荚新芽,当年关于此事的记载颇有篇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孟夏:农历四月。
2. 廿一:二十一。
3. 东作:指春耕农事。
4. 秩然:有秩序的样子。
5. 蓑笠:蓑衣和笠帽,是古代农民在田间劳作时的常用服饰。
6. 翩翩:形容动作轻快优雅。
7. 三蓂朔:古人以蓂荚(一种植物)的叶数来纪月,每月十五日增一叶,满十六叶时则落一叶。“三蓂朔”即指十五天。
8. 史笔:指记载历史的笔。
9. 大有篇:即大有所述,表示内容丰富。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古诗以描绘诗人自己的农耕生活为主线,通过对自身四十年来未见农耕生活的感慨以及对今日清晨穿戴蓑笠、翩翩起舞的情景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同时,诗人通过“从今数过三蓂朔,史笔当年大有篇”来表达自己对农业的重视以及希望人们能够关注农业发展,从而更好地传承农耕文化。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满了浓厚的田园气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孟夏廿一东作秩然》是南宋文人程珌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具体年份未知,但从诗名中的“孟夏”一词可知,诗歌的完成时间在农历四月左右。
在这段时间里,程珌作为南宋朝廷的一名官员,密切关注着国家的农业状况。他通过对农田劳作的场景描绘,展现了当时农民辛勤耕耘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农耕文化的敬重和对百姓生活的关心。在南宋时期,由于战争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民生疾苦严重。因此,诗人通过对田园景象的描绘,提醒人们关注民生问题,体现了其关注国计民生的情怀。
此外,这首诗还反映了南宋时期的农业社会特点。在当时的农耕文化背景下,农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农民是社会的基本力量。诗人通过对农民的赞美,表达了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肯定和尊重。同时,这也反映出了南宋时期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