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朱侍郎
卜宅从先垄,驾言练日良。
飞盖骛玄驷,古柳被龙㡛。
按辔且徐驱,听歌薤露章。
忆昔朱峰仙,浩劫思陶唐。
貂蝉换羽衣,翩然来帝旁。
西车极岷峩,南佩窥潇湘。
高牙开桂林,瑞节照襄阳。
多少经纶业,春风散八荒。
归来不言功,低簪鸳鹭行。
一朝侍甘泉,天渥方对敭。
堂堂山立姿,九尺鬓眉苍。
胡为勇不留,瑶宫去路长。
夫人有令德,威凤趣归凰。
轮摩同入道,未忍遽相忘。
春天渺无际,春花堪断肠。
祇今枫林岗,双玉一时藏。
西南多甘棠,日莫人凄凉。
风月三千篇,烂烂光生香。
佳郎与快婿,门户未渠央。
三者无一憾,呜呼公不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选择住宅之地时,要顺着祖先的意愿,选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让一切顺利。我们驾驶着华丽的车子,如同天马行空,穿过了古老的柳树,就像披上了一层龙的鳞片。我们按捺住马缰,让马儿慢慢前行,聆听那感人的歌曲。回想起昔日的那位仙人,他渴望在浩劫中找到陶渊明描绘的世界。他用华美的衣物,换上普通的样子,来到了帝王的身旁。他驾车前往了遥远的岷峨山,又经过了潇湘水,他的战旗在桂林屹立,他的玉符在襄阳闪耀,多少年来他为国家的繁荣和安定付出了努力。然后他回到了故乡,并没有向别人炫耀自己的功绩,只是安静的过着自己的生活。一天他突然被召见了甘泉,接受了皇上的褒奖。他有着挺拔的身姿,深深的皱纹中藏着他的智慧。为什么他要离开这美好的生活呢?他已经走过了漫长的人生道路。他有一位有着美好品德的妻子,他们共同期待着未来。他们已经可以一起谈论人生,共享人生的欢乐。而春天依旧无限的延伸着,春天的花朵足以让人断肠。现在他们一同隐藏在了枫树林中,而西南的甘棠树也为他们的离别感到悲伤。那些美丽的诗篇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们的子女也会成为社会的优秀成员。如果这三者没有缺憾,那么这位伟大的人就不会死去。
去完善
释义
1. 卜宅:选择住宅之地。这里指选择墓地。
2. 先垄:祖先的墓地。
3. 驾言:打算去做某事。
4. 练日:选择一个吉利的日子。
5. 飞盖:行驶的车辆。
6. 玄驷:黑色的马。
7. 古柳:老柳树。
8. 龙㡛:一种刺绣纹样,似龙形。
9. 按辔:控制马缰,缓行。
10. 听歌薤露章:听悼念死者之歌。
11. 朱峰仙:指朱侍郎(名未详)。
12. 浩劫:大难。
13. 思陶唐:向往尧舜盛世。
14. 貂蝉换羽衣:比喻官员放弃世俗功名,修道成仙。
15. 翩然:轻快的样子。
16. 西车:向西行驶的车马。
17. 极岷峩:抵达岷山。
18. 南佩窥潇湘:在南方观察潇湘风景。
19. 高牙:高高的军旗。
20. 开桂林:治理桂林郡。
21. 瑞节:吉祥的象征。
22. 照襄阳:镇守襄阳。
23. 春风:比喻皇帝的恩泽。
24. 八荒:四面八方的地方。
25. 归来不言功:指朱侍郎淡泊名利。
26. 低簪鸳鹭行:形容朱侍郎谦逊的举止。
27. 一朝侍甘泉:指朱侍郎进入朝廷担任要职。
28. 天渥:皇帝的恩宠。
29. 方对敭:正受到皇帝的重用。
30. 山立姿:坚定的姿态。
31. 九尺:表示身高很高。
32. 胡为勇不留:为什么勇敢的人不能长留于世。
33. 瑶宫:天上的宫殿。
34. 去路长:离世的路程遥远。
35. 令德:高尚的品质。
36. 威凤:凤凰,比喻贤才。
37. 趣归凰:希望凤凰归巢。
38. 轮摩:交替运行。
39. 同入道:一起修道成仙。
40. 未忍遽相忘:不忍心马上忘记对方。
41. 春天渺无际:形容春天的美景无边无际。
42. 春花:春天的花朵。
43. 堪断肠:令人悲痛欲绝。
44. 祇今:现在。
45. 枫林岗:埋葬朱侍郎的地方。
46. 双玉:指朱侍郎和他的妻子。
47. 西南多甘棠:指朱侍郎治理的地方有很多甘棠树。
48. 日莫:傍晚时分。
49. 人凄凉:人们的心情感到悲伤。
50. 风月三千篇:指朱侍郎的诗文作品丰富。
51. 烂烂:光明灿烂的样子。
52. 生香:发出香气。
53. 佳郎与快婿:称赞朱侍郎的优秀儿子。
54. 门户未渠央:家族事业后继有人。
55. 三者无一憾:对于生活、事业和家庭三方面都无遗憾。
56. 呜呼公不亡:感叹朱侍郎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去完善
赏析
程珌的这首《挽朱侍郎》描绘了朱侍郎的一生,表达了对其离世的不舍和悲痛之情。诗中通过对比朱侍郎的辉煌政绩与他生前平凡的生活态度,展现了诗人对这位贤能之士的敬意。同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象,使整首诗更加富有哲理和韵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朱侍郎》是南宋诗人程珌的一首悼念诗,创作于宋宁宗时期(1194-1224年)。这首诗深切缅怀了已故的朱侍郎,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思念之情。
在这个时期,程珌因才学出众而被选为翰林院编修,但因政局不稳、官场腐化等原因,他的仕宦生涯颇为波折。尽管身处逆境,程珌始终保持了正直廉洁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他与朱侍郎志趣相投,共同关注国家大事,希望在改革中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然而,随着朱侍郎的离世,这一梦想破灭,程珌在悲痛之余,写下这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诗。
此时,南宋朝廷正面临金兵南侵的压力,内外交困,民不聊生。程珌目睹了政治腐败、百姓疾苦的现实,深感痛心。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朱侍郎的怀念,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