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挽王柳州

标题包含
挽王柳州
才华唐令君,名胜晋参军。 善政流郴水,遗风袭缙云。 宝钗当自合,神剑不中分。 心折白岩路,猿吟日未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程珌(1164年-1239年),字怀古,号洺水遗民,洺州广平(今河北永年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程珌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才华横溢的唐朝县令,声名远播的晋国参军。 良好的政治使得郴州水流更清澈,留下美好的风气影响着缙云。 珍宝般的玉环应当自己合在一起,神奇的宝剑不可从中分开。 心情被曲折的白岩山路折服,听到山中的猿猴在傍晚的阳光下哀吟。
去完善
释义
才华唐令君:这里指唐朝诗人王之涣,曾任县令,以诗才著称。 名胜晋参军:这里指西晋文学家张华,曾任参军,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善政流郴水:这里指王之涣的善政事迹流传于郴水流域。郴水,湖南省的一条河流。 遗风袭缙云:这里指张华的优良品德在缙云一带传承。缙云,古地名,位于今浙江丽水地区。 宝钗当自合:这里引用“宝钗分股合弦”的典故,意味着事物应该顺应自然发展。宝钗,古代妇女的头饰,通常用来比喻珍贵的东西。 神剑不中分:这里引用“神剑破空”的典故,意味着人才应该得到公正的评价和使用。神剑,指神奇的剑法或宝剑,通常用来比喻有才干的人。 心折白岩路:这里描述了作者对白岩山路的敬仰之情。白岩山,位于今江西境内,是古代的一处名胜。 猿吟日未曛:这里描述了白岩山的自然风光,猿猴在山中啼鸣,太阳还未落山。曛,日落时的余光。
去完善
赏析
诗人程珌通过悼念王柳州,抒发了对其才情与品质的赞美之情。首联“才华唐令君,名胜晋参军”,以唐代官员、晋代将领作为比喻,展示了王柳州的卓越才干和杰出地位。接着的“善政流郴水,遗风袭缙云”则体现了他的政治美德和人民对他的怀念之情。随后“宝钗当自合,神剑不中分”以宝钗之完美结合、神剑之分毫不差暗喻王柳州的人格魅力,表达诗人的敬佩之心。尾联“心折白岩路,猿吟日未曛”寓情于景,表达了对逝者离去的不舍之情,同时借白岩路、日未曛的景观寓意王柳州精神的永恒光辉。整首诗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深刻地展现了诗人的哀思和对王柳州的崇高赞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王柳州》是南宋词人程珌的一首五言诗,创作于南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此时正值宋朝南渡之后,政治腐败,战乱频仍,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诗人程珌曾担任尚书吏部郎官、敷文阁直学士等职,但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他同情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安危,曾多次上疏谏诤,主张抗金复国,但未能受到朝廷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下了许多反映现实矛盾和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诗篇,如这首《挽王柳州》。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还与当时的历史事件密切相关。王柳州是指唐朝著名文学家柳宗元,他在唐顺宗永贞年间因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而被贬谪到广西柳州任刺史,后病死于任所。程珌在此诗中以悼念柳宗元为由,表达了自己对现实政治的愤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