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奉送季清赴山东幕府

标题包含
奉送季清赴山东幕府
黄云衔雪天模糊,有客飘然出上都。 青丝络马银兜鍪,红锦䩨弓金仆姑。 剑光压匝照路隅,帕首百骑前诃呼。 不知客本山泽臞,今胡为者意气粗。 自言有将新孙吴,我欲与之同灭胡。 呜呼亡胡岂难且,病兵怯将自逃逋。 胡不观昔我艺祖造中区,以兵为国垂洪模。 河北河东义勇徒,二十四万鼓应枹。 中兴益振尺五符,世忠淮左聚熊䝙,刘锜淮西貔虎俱。 上流岳飞弯天弧,金陵张浚罴搏狐。 单于台下虽宽诛,采石山前已断颅。 迩来残虏尚窥窬,门内群寇更睢盱。 胡乃朘剥及其肤,岂止牛羊不求蒭。 我欲别幕飞於菟,十万一屯淮之区。 技闲器利整平居,帜明鼓震搜彼庐。 精神所折虏如无,而况山东群盗乎。 五符傥缺听其虚,十年且尽一赋租。 斩然圻画勿牵渠,他时混一更新图。 伟哉玉帐得通儒,君复碧油吐良谟,凌烟岂一貂蝉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程珌(1164年-1239年),字怀古,号洺水遗民,洺州广平(今河北永年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程珌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黄云:即黄色的云气,这里代指西北一带地区。 2. 衔雪:形容雪未落地,仿佛被云彩含着的样子。 3. 上都:古代对京城、皇宫的称呼,这里指北宋都城汴梁。 4. 青丝络马:用青丝编成的马缰。 5. 银兜鍪:银色的头盔。 6. 红锦:红色锦缎。 7. 䩨弓:一种弓箭名。 8. 金仆姑:古代的一种箭矢。 9. 压匝:密集排列。 10. 帕首:头巾。 11. 百骑:一百名骑兵。 12. 前诃呼:在前面喝令。 13. 山泽臞:指在山野中生活的人,这里用来形容季清原本的身份。 14. 意气粗:意气和态度过于豪放。 15. 孙吴:孙武和吴起,古代著名的军事家,这里指代兵法。 16. 灭胡:消灭入侵的敌军。 17. 病兵怯将:生病的士兵和胆怯的将领。 18. 逋:逃跑。 19. 艺祖:指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 20. 以兵为国:把军队作为国家的根本。 21. 洪模:宏大的模式。 22. 河北河东义勇徒:河北和河东地区的义勇军。 23. 鼓应枹:敲鼓响应。 24. 中兴:国家由衰败转向兴盛的过程。 25. 益振:更加振奋。 26. 尺五符:古代的征兵制度。 27. 世忠:韩世忠,南宋抗金名将。 28. 淮左:淮水以东的地区。 29. 刘锜:南宋抗金将领。 30. 淮西:淮水以西的地区。 31. 岳飛:南宋抗金名将。 32. 弯天弧:拉开强弓。 33. 金陵:南京的古称。 34. 张浚:南宋抗金大臣。 35. 采石山: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 36. 单于台: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地方政权。 37. 宽诛:宽容处理。 38. 门内群寇:指国内的敌人。 39. 睢盱:张目仰视,这里指代敌寇的觊觎。 40. 朘剥及其肤:剥削到他们的皮肤,指民不聊生。 41. 刍:喂牲畜的草。 42. 我欲别幕飞於菟:想要分别组织力量对抗敌人。 43. 屯淮之区:淮河流域驻扎军队的地方。 44. 平居:平时生活。 45. 搜彼庐:搜查敌人的住处。 46. 精神所折虏如无:只要精神焕发就能使敌人如同不存在一样。 47. 门内群寇:指国内的敌人。 48. 五符傥缺听其虚:假如兵力不足,就暂时不要强求。 49. 赋租:赋税。 50. 斩然圻画:明确划定疆界。 51. 牵渠:铺设沟渠。 52. 混一更新图:统一全国,制定新的规划。 53. 伟哉玉帐得通儒:赞美统帅幕府的博学多才之人。 54. 碧油:绿色的油漆。 55. 吐良谟:提出良好的策略。 56. 凌烟:指凌烟阁,唐朝时期陈列功臣画像的地方。 57. 貂蝉:指显贵的地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程珌的一首描绘边防战争的长篇叙事诗。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和宏大的视野描述了当时边疆紧张的局势以及士人投笔从戎的壮志豪情。 在诗歌的开头,诗人描绘了一幅边疆的苍茫景色:黄云漫天,白雪纷飞,仿佛天地间的一切都显得模糊不清。此时有客人(季清)身着戎装,准备离开京城,奔赴前线。接着诗人用一系列形象的细节描绘了季清的装备和他率领的队伍:青丝络马,银兜鍪,红锦箭袋,金仆姑等,展现了他们的威武气势。 随后,诗人通过强烈的对比展示了季清的精神风貌:尽管他原本是一个隐逸的山水之士,但如今却表现出慷慨激昂的气概。他表示要学习和运用兵法,勇敢地抗击敌人。然而,诗人也指出了现实的无奈:虽然英勇抵抗的士兵不少,但怯懦无能的将领和疲弱不堪的军队却让战斗更加困难。 接下来,诗人回顾了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战役,如宋朝建立初期的北伐,中法战争中江淮地区的英勇斗争等。他希望季清能够继承这些英勇传统,带领军队取得胜利。同时,诗人也担忧当前的内忧外患,尤其是中原地区的百姓正在遭受严重的剥削和压迫。 在诗的高潮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希望季清能够招募十万精兵,严阵以待,用精良的武器装备维护国家安全。他认为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精神品质,必定可以战胜一切敌人。此外,诗人还呼吁暂时放下内部纷争,共同对外。即使无法完全收复失地,也可以先保证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在诗歌的结尾,诗人对季清的才能和抱负寄予厚望,相信他的才能将会像玉帐那样受到朝廷的重视,为国家出谋划策。最后,诗人祝愿季清能在未来的斗争中建立赫赫战功,就像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功臣一样名垂青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奉送季清赴山东幕府》是南宋诗人程珌在公元1190年左右所创作。这个时期,南宋王朝正面临着北方金国的压迫,国家局势紧张。诗人在此期间任职于朝堂,对国家的局势有着深刻的了解。 在这个阶段,诗人程珌因才学出众而被任命为朝官,但因眼见国家内外交困、社会矛盾日益加剧而心情沉重。他的许多诗篇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 《奉送季清赴山东幕府》这首诗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当时,南宋朝廷为了抵御金国,在山东设立幕府,选拔贤能之士担当重任。程珌的朋友季清被选中,即将赴任。诗人以这首诗为赠别之作,表达了对自己朋友的厚望,希望他能够在山东幕府中发挥才能,为国家建功立业。同时,也寓含着诗人自己对国家安危的担忧和期盼,盼望有更多的人像季清一样挺身而出,保卫国家。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