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
塞坦通碣石,虏障抵祁连。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
影移金岫北,光断玉门前。寄言闺中妇,时看鸿雁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站在碣石山遥望天际,那连绵起伏的关塞直抵祁连山脉。相隔万里的思念之情,寄托在这明月之下。月亮的倒影映在北侧的金岫,月光洒在那遥远的玉门。想对远方的妻子说:时常仰望这鸿雁齐飞的天际,那是我在想你。
去完善
释义
1. 塞坦:古代的边防关卡。
2. 碣石:河北省的燕山山脉一带。
3. 虏障:敌人的防线。
4. 祁连:即祁连山脉,位于河西走廊南部。
5. 金岫:指阳光照射下的山峰。
6. 玉门:指的是古代出玉门关的道路。
7. 鸿雁天:指有雁群经过的天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的风光以及戍边将士的孤独思念之情。前两句“塞坦通碣石,虏障抵祁连”描述了地势险峻,战争在即的紧张气氛。接着“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表达出远离家乡亲人的戍边将士们,望着天上的明月,心中却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孤独。
“影移金岫北,光断玉门前”借月光的映照表现战争的残酷与生命的无常。而最后一句“寄言闺中妇,时看鸿雁天”则是诗人对远方亲人温馨的嘱托:请你们时常抬头仰望天空,看看那些南飞的鸿雁,因为它们会把我深深的思念带回家。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卢照邻的《关山月》是初唐时期的一首描绘戍边生活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7世纪中期,正值唐朝初期,国家尚处于战乱之中。
在这个时期,卢照邻的人生经历也颇为曲折。他曾任职于朝廷,但因患有疾病而辞职回乡疗养。在此期间,他目睹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对国家的安危深感忧虑。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许多反映民间疾苦和时代变迁的诗歌,如《关山月》等。
在《关山月》这首诗中,卢照邻通过对边疆戍楼和关山的描绘,表现了戍边将士的艰辛生活和他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此外,他还反映了当时国家面临的边患问题,以及人民对和平的渴望。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同情,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前途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