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晚渡渭桥寄示京邑游好

标题包含
晚渡渭桥寄示京邑游好
我行背城阙,驱马独悠悠。寥落百年事,裴回万里忧。 途遥日向夕,时晚鬓将秋。滔滔俯东逝,耿耿泣西浮。 长虹掩钓浦,落雁下星洲。草变黄山曲,花飞清渭流。 迸水惊愁鹭,腾沙起狎鸥。一赴清泥道,空思玄灞游。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卢照邻(约635年-约690年),字升之,号幽忧子,唐朝时期著名文学家。他的生平和事迹主要如下: 1. 早年经历:卢照邻出生于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他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尤...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在城墙下行走,独自骑马前行。 回想起过去的百年岁月,心中却忧虑着未来的万里行程。 路途遥远,太阳逐渐落下;时光蹉跎,我的头发已渐渐斑白。 江水滔滔不绝,我的心情却沉重不已,如同西边的浮云。 虹桥下的钓鱼处,天空中飞过的孤雁,它们都在寻找自己的归宿。 曲径通幽处,青草与黄花相互映衬,鲜花在清澈的渭水边凋零。 突然间水花四溅,吓坏了正在休息的白鹭;沙滩上的波涛涌动,激起了嬉戏的海鸥。 让我想起那遥远的玄灞之游,但现在只能沿着清泥的小路默默前行。
去完善
释义
背:远离 城阙:城墙和城门,这里指代京城长安 裴回:同“徘徊”,来回走动,犹豫不决的样子 落雁:落下的大雁 星洲:星星点点的陆地 黄山曲:黄江西边的曲折之地 迸水:水流急涌 清泥道:具体地点名,应是指河道弯曲的地方 玄灞游:在玄灞游玩,玄灞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北浐灞河畔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作者离别家乡,独自行走在遥远的旅途中的情景,抒发离乡之情与对友人故土的深深思念。首联“我行背城阙,驱马独悠悠”以静态景物的描绘引出动态的人物活动,彰显离别的氛围;颔联“寥落百年事,裴回万里忧”抒发时光荏苒、世事沧桑的感慨;颈联“途遥日向夕,时晚鬓将秋”暗示诗人已历经岁月沧桑;尾联“一赴清泥道,空思玄灞游”则以实景反衬虚境,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和对故乡的怀念。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饱含深远的哲理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晚渡渭桥寄示京邑游好》这首诗出自初唐时期著名诗人卢照邻之手。卢照邻生活在公元605年至664年之间,此时正值隋唐之交,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然而,卢照邻却在这乱世之中表现出卓越的才华和崇高的品格,他的诗歌既有豪放之情,又有婉约之态,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640年左右,此时的卢照邻已经离开京城,来到长安附近的渭水之滨。在这里,他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丑恶,也感受到了民间的疾苦。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战争的痛恨,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在这段时间里,卢照邻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担任官职,但因直言不讳,受到排挤,最后被迫辞官。此后,他辗转各地,虽然生活艰辛,但他始终坚守着文人风骨,用诗歌表达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民的关爱。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唐朝刚刚建立不久,国力尚弱,内外敌对势力不断侵扰。而卢照邻所处的关中地区更是战事频发,民生凋敝。在这样的环境中,卢照邻的诗篇犹如一股清流,给人以温暖和希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