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望思台

标题包含
望思台
君父昏蒙死不回,谩将平地筑高台。 九层黄土是何物,销得向前冤恨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山甫,生卒年不详,字仁夫,号浮休子,又号松竹主人。唐朝诗人。 李山甫是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的著名文人,曾任御史之职。他的诗才横溢,尤以五言古诗著称,与钱起、郎士元、皇甫冉等齐名。 李山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君主愚昧无知永不悔过,盲目地把平地堆砌成高台。这九层的黄土究竟是什么,能抵消前人的怨恨吗?
去完善
释义
注解: 1. 君父:指皇帝或君主,这里具体指唐僖宗。昏蒙:形容人神智不清、糊里糊涂。这里是说唐僖宗在黄巢起义时逃避江南,不见回銮。 2. 死不回:不愿死去或不愿恢复清醒。 3. 漫将:随意地;任意地。这里是讽刺统治者对百姓的苦难无动于衷。 4. 九层黄土:望思台的土堆有九层,用以象征皇帝的地位与尊严。 5. 销得:即消得,忍受得住,担待得起。这里是讽刺唐僖宗对于冤屈的民众没有负起责任,无法化解他们的怨气。
去完善
赏析
《望思台》是唐朝诗人李山甫的一首寓言诗。这首诗通过对望思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历史的反思。 首句“君父昏蒙死不回”,揭示出当时社会政治的昏暗和不公。君王昏庸无道,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这种局面并未得到改善,反而愈演愈烈。 第二句“谩将平地筑高台”,描绘了人们为了寄托哀思和表达不满,筑起高高的望思台。这句诗讽刺了统治者的无能和无耻,同时也暗示了民众的不满情绪已经积压到了一定的程度。 第三句“九层黄土是何物”,通过问句的形式,揭示了望思台的实质。那九层的黄土堆砌起来的不过是一座空荡荡的建筑物,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这里暗示了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观念和法律制度实际上是一纸空文,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末句“销得向前冤恨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愤慨。他认为只有消除这些冤恨,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公平正义的呼唤和对未来的期许。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望思台的描绘,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公正和人道主义的强烈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望思台》是唐代诗人李山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痛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唐朝中期,公元780年至805年之间,此时正是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朝国力逐渐恢复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李山甫作为一名文士,经历了战争带来的动荡和离乱。他曾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因此,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痛恨。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人和朋友的关切之情。 此外,这个时期的唐朝社会,虽然经过了安史之乱的冲击,但仍然保持了一定的繁荣。然而,随着政治腐败和社会矛盾的加剧,唐朝的国力逐渐衰落。这种时代背景也影响了李山甫的诗歌创作,使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