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
地耸苍龙势抱云,天教青共众材分。
孤标百尺云中见,长啸一声风里闻。
桃李傍他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
平生相爱应相识,谁道修篁胜此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大地傲然挺立着如苍龙般的竹子,它们拥抱着天空,似乎与周围的植物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云端之上,竹子高耸入云,孤独而坚韧。每当风起时,它们的枝叶在风中摇曳,犹如发出深沉的长啸之声。相较于周围的桃树和李树,竹子显得更加独特;即使是攀附其上的藤蔓也无法与它相比。在这个世界上,也许只有竹子才是人们心中最亲近、最值得赞美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地耸苍龙势抱云:苍龙,指松树;抱云,形容松树的高大挺拔。
2. 天教青共众材分:青,指松树的颜色;众材分,意思是松树与其他树木有所区别。
3. 孤标百尺云中见:孤标,指松树的独特姿态;百尺,形容松树的高大。
4. 桃李傍他真是佞:桃李,指桃树和李树;傍他,指靠近松树;佞,这里表示谦卑的意思。
5. 藤萝攀尔亦非群:藤萝,指藤蔓植物;攀尔,指攀爬松树;非群,表示松树与众不同。
6. 平生相爱应相识:平生,指平时;相爱,指互相喜欢;相识,指相互了解。
7. 谁道修篁胜此君:修篁,指竹子;胜,指胜过;此君,指松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松树的高大、挺拔与卓然不群,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其不畏艰难、傲然独立的品质。诗人通过对松树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君子品德的敬仰和对世俗名利的不屑。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松》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山甫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朝中期,大约在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之间。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力相对强盛,社会经济和文化繁荣,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李山甫是唐朝的一位才子,他的诗歌才情横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他的生活中,他曾担任过官员,但由于性格刚直,不善于官场逢迎,因此在官场上并不得意。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松》这首诗中,李山甫通过对松树的品质和特性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坚韧不屈、独立高洁的品格。同时,他也将松树比喻为士人君子,表达了对于具有高尚品质的人们的赞美。此外,诗中还传达出了对于自然环境的关注和对于生命力的歌颂。
总的来说,《松》这首诗是在唐朝中期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李山甫的人生经历和人生观,同时也表现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