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止戈堂二首 其一

标题包含
题止戈堂二首 其一
此老胸中百万军,暂劳试手犬羊群。山头不复望廷尉,柱后何须用惠文。解带为城聊戏剧,卖刀买犊便耕耘。三山胜处开华屋,千载人传旧使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汪藻(1079年-1154年),字彦章,号浮溪居士,饶州德兴(今江西德兴)人。南宋文学家、政治家。 汪藻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进士及第,历任州县官职。后...查看更多
溫心
去完善

译文
这位老先生心中如同拥有百万雄师,只是暂时劳烦他来对付一群野兽。 从山头上再也看不到廷尉的身影了,柱子后面又何须再用到惠文冠呢? 解开腰带当做城墙权当戏剧一场,卖掉宝刀买来耕牛便可以开始耕种。 在三座山上建立华美的房屋,历经千年人们还在传颂着那位从前的使君。
溫心
去完善
释义
《题止戈堂二首 其一》的注释如下: 1. 止戈堂:止戈表示停止战争,具有和平意义。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作者以文人墨客的身份参与战争的愿望。 2. 此老:指唐太宗。 3. 百万军:形容唐太宗指挥军队的才能及军事力量的强大。 4. 暂劳试手犬羊群:描述唐太宗对待敌人的态度,展现他的勇猛和胸怀大志。 5. 廷尉:古代官职,这里可能是借指朝中的忠诚官员。 6. 柱后:古时候柱子后的席位象征着尊贵的地位,这里的“柱后”也可能意味着朝中的权贵。 7. 惠文:刀剑名,出自《庄子·说剑篇》。此处“惠文”寓意着手握兵器时应有的仁爱与智慧和超脱精神。 8. 解带为城聊戏剧:意为脱下腰间的玉带,戏言以玉带作为城墙来守护自己的家园。这句描绘了止戈厅主人面对战争时的镇定自若与英勇善战的形象。 9. 卖刀买犊便耕耘:意指放下武器,回归宁静的生活,从事农耕。 10. 三山:指山水之间的一座华屋,象征远离战火纷扰、闲适宁静的理想生活环境。 11. 千载人传旧使君:说明这位隐退江湖的主人公高尚的品质赢得了后人长久的赞誉。
溫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首联描绘了一位胸怀壮志的老者,他曾在战场上英勇作战,击败了敌人;颔联则表现了诗人对这位老者的敬仰之情,认为他不再需要关注朝廷的琐事,而是致力于国家的治理;颈联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这位老者如何运用智谋和勇气解决争端,以及如何带领百姓进行农耕生产;尾联则表达了对这位老者在山林间建造豪宅的赞美,希望他的美名能够流传千古。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和平与民生的关切之情。
溫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止戈堂二首 其一》是南宋词人汪藻在南宋初期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靖康之变后,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历史背景下。 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金兵南下,直接威胁到南宋的统治。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汪藻作为南宋的一名文臣,对国家的危亡有着深深的忧虑和责任感。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诗词作品,表达了他对国事的关心和对和平的渴望。 在《题止戈堂二首 其一》这首诗中,汪藻以“止戈”为寓意,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希望战争能够停止,国家能够实现和平。他借用古人的诗句,表达了对国家危难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恢复国家和平的期望。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汪藻作为一名文人儒士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
溫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