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知县沈奉议所至榜双清于书室诸公篇咏甚多猥以见属辄赋四韵

标题包含
知县沈奉议所至榜双清于书室诸公篇咏甚多猥以见属辄赋四韵
燕居随处榜双清,借问何修称此名。 迹似壶中冰莹洁,心如潭底月澄明。 棠阴人散红尘静,炉篆香飘翠雾轻。 不必林泉堪寄傲,林泉虽胜尚关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悠闲地生活,随处都可以找到双份的清静。请问如何才能拥有这样的名声? 它的足迹就像是壶中的冰块一样纯净无瑕,心灵如同深潭底的月亮一般明亮。 在树荫下的人们散去,红尘也变得宁静。炉中的香烟像绿色的雾一样轻盈。 不需要山林和泉水也可以寄托高洁的情操,虽然山林和泉水很美好,但总还是让人牵挂。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知县:古代中国行政单位,主管一县政务的官员,这里指沈奉议。 2. 榜:揭示,公布。 3. 双清:清雅的环境或景致。 4. 燕居:退朝而处,闲居。 5. 壶中:指仙境。 6. 冰莹洁:像冰一样透明洁净。 7. 棠阴:指官吏治理有方,百姓安居乐业。 8. 炉篆香:香炉里的香烟缭绕如篆字。 9. 翠雾轻:烟雾轻盈如翠色。 10. 林泉:山林幽泉,泛指优美的自然景色。 11. 寄傲:寄托傲骨,表现出清高独立的精神风貌。 12. 关情:牵连情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知县沈奉议在书房里展示双清的景象,引起诗人们的众多诗篇赞美。诗人通过描述燕居、冰莹洁、月澄明等形象,展现了双清的优美与洁净,以及为官者内心的高尚品质。随后提及“棠阴人散红尘静,炉篆香飘翠雾轻”,表现了宁静的红尘和轻烟的意境。最后点出“不必林泉堪寄傲,林泉虽胜尚关情”,凸显了诗人的独特见解:高尚的品质和情操不一定要寄托在山林水泉之中,尽管它们很美好,但也会让人牵肠挂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知县沈奉议所至榜双清于书室诸公篇咏甚多猥以见属辄赋四韵》,是宋朝诗人慕容彦逢所作。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世纪末到12世纪初的宋徽宗时期。 在那个时代,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人的创作背景与此密切相关。慕容彦逢任职知县期间,与沈奉议交往密切,二人志同道合,共同致力于文化传承和发展。他们的友谊以及对社会民生的关注,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在诗中,慕容彦逢以细腻的手法描绘了双清的书室环境,同时也借物抒发了他当时的社会理想和人文关怀。整体来看,这首诗是对那个特定历史时期文化繁荣的生动反映,也是诗人本人对世事洞察与人文情怀的深刻体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