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蒋秀才西轩诗
园池佳处辟幽轩,西揖湖光入坐筵。
药本自生芳草地,花阴长到夕阳天。
就闲颇似陶潜迳,适意何须范蠡船。
此览清虚有真趣,不劳他境觅林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美丽园林的绝佳之处开辟了一间清幽的轩室,面朝西方的湖泊美景而设宴入座。
药草自然生长在芳香的草地上,树荫一直延伸到夕阳下的天空。
闲暇时好像置身于陶渊明的田园小径之中,心满意足时无需依靠范蠡的小舟。
在这里可以领略到清净无为的真谛,不需要去其他的地方寻找山林泉水。
去完善
释义
1. 蒋秀才:指蒋纬,字世济,乃北宋时期的一位文人。蒋纬是成都人,与诗人慕容彦逢交好。
2. 西轩:这里指的是蒋秀才的住所西侧的一间雅致的小屋,适合文人墨客吟诗作画。
3. 园池:指花园里的池塘。
4. 药本:草药的生长之本,此处指药草或药材。
5. 芳草地:指长满花草的地面,这里用来形容环境优雅。
6. 花阴:指花的阴影,寓意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
7. 夕阳天:太阳即将落下的天空,象征着晚年或者衰落的景象。
8. 就闲:表示愿意过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
9. 陶潜:陶渊明,东晋著名文学家,擅长描绘田园风光。
10. 范蠡船:范蠡,春秋时期的越国大夫,助越王勾践成功灭吴后归隐江湖。传说他曾泛舟五湖,因此后人用“范蠡船”象征归隐江湖之意。
11. 清虚:清静虚无,这里指作者向往的理想生活。
12. 林泉:山林水泉,通常代表隐居之地或理想的隐居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歌。诗人以“蒋秀才”的身份,通过描述自己园林的幽静与美好,表达了对恬淡、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的追求。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超脱和豁达。
首先,诗人以“园池佳处”开篇,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即他在自己的园林中开辟了一处幽静的小轩。这里的美景引来众人前来欣赏,如“西揖湖光入坐筵”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闲暇时聚在这里赏景的场景。
接着,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园林里的植物——草药和鲜花,进一步展示了这里生机勃勃的景象。“药本自生芳草地,花阴长到夕阳天”两句,不仅表达了园林里花草的繁茂,还暗示了诗人在这里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开始表达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他将自己比作了陶渊明的隐逸之路,表示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已经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不需要像范蠡那样去寻找远方的山水。
最后,诗人总结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这个清幽的环境中,他已经找到了真正的乐趣,不需要去别的地方寻找更好的景致。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满足和对现世的超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蒋秀才西轩诗》是南宋诗人慕容彦逢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渡之后,当时北宋灭亡,金人入侵中原,战争频繁,民生疾苦。在这个特殊时期,慕容彦逢作为一位文人雅士,既有着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又有着对个人生活的无奈。
在南宋初期,慕容彦逢的生活并不平静。他的家庭受到战乱的影响,生活拮据。然而,他在这样的环境下仍然坚持文学创作,以诗词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他的作品往往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此外,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也充满了矛盾。一方面,由于战乱的破坏,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另一方面,上层社会的权贵们却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种强烈的反差使慕容彦逢更加痛感国家的不幸,也激发了他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