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八阵图

标题包含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名成一作:名高)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朝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 杜甫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曾担任过官职。他自幼学习儒家...查看更多
鹰嘴豆123go
去完善

译文
长江奔腾不息,但八阵图的石头依旧屹立不动,仿佛诉说着诸葛亮未能实现统一、最终遗憾失去攻灭东吴机会的千古遗恨。
鹰嘴豆123go
去完善
释义
江流:指长江水势汹涌;石不转:暗喻八阵图遗址历经千年仍稳固不动;吞吴:指未能完成统一大业,特别是未能征服东吴。
鹰嘴豆123go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极简练的语言浓缩了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与遗憾。首句“功盖三分国”高度概括了诸葛亮在乱世中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基业的伟大成就,其影响力甚至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次句“名成八阵图”则聚焦于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才能,通过八阵图这一具体的象征,突显其智慧与威名。第三句“江流石不转”描绘了一幅壮阔的画面,长江水流湍急,然而八阵图的遗迹却岿然不动,暗示历史虽已远去,但英雄的精神依然长存。末句“遗恨失吞吴”点明主题,揭示了诸葛亮未能完成统一大业的遗憾,使全诗笼罩上一层深沉的悲剧色彩。整首诗结构紧凑,意境深远,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鹰嘴豆123go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杜甫寓居夔州之时。此时的杜甫已进入人生暮年,历经安史之乱、仕途坎坷,对历史兴衰有着深刻感悟。他凭吊古迹时写下此诗,借诸葛亮的八阵图抒发对英雄功业未竟的感慨。八阵图是诸葛亮所创的军事布阵法,在夔州江边留有遗迹。诗人站在江畔,面对千古不移的石阵,联想到三国鼎立的历史风云与诸葛亮未能实现统一大业的遗憾,不禁心潮澎湃。
鹰嘴豆123go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