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
寒日移阴短,清溪放溜迟。
归田真晚矣,泛宅欲何之。
鸿送天边目,山横雪后眉。
诗中无限兴,一一报公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寒冷的冬日里阳光逐渐变少,清澈的小溪水流变得迟缓。
我打算退休归隐田园已经太晚了,乘着房子漂泊不定我要去往何方呢?
大雁从天边飞过送来了远方的消息,山影横卧在雪后的视野里像人的眉毛。
这首诗包含了无尽的兴致和情趣,我将它们逐一呈现给您欣赏。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舟中:在船上。这首诗是作者乘船时的所见所感。
2. 寒日:寒冷的太阳。
3. 移阴短:指阴影移动的距离变短,表示太阳高度降低,时间接近傍晚。
4. 清溪:清澈的小溪。
5. 放溜迟:指船在水中缓慢地滑行。溜,水流。
6. 归田:指辞官回乡务农。这里表达作者想要退休回乡的意愿。
7. 真晚矣:真的已经很晚了,表示对时间的感慨。
8. 泛宅:指漂泊不定的生活。
9. 欲何之:想要去哪里。这里表示作者对未来的迷茫。
10. 天边目:远方的景色。
11. 雪后眉:形容远山的形状像人的眉毛。
12. 诗中无限兴:诗歌中所蕴含的无穷兴致。
13. 一一报公知:全部告诉您。这里表示作者愿意与友人分享他的所见所感。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舟中》展现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冬景画卷。首联以“寒日”和“清溪”描绘出冬天的气息,用“移阴短”和“放溜迟”表现出了江水在冬日里的缓慢流动。颔联则以“归田”和“泛宅”暗示诗人悠闲的田园生活以及航行在水上的漂泊之感。颈联通过“鸿送天边目”与“山横雪后眉”的比喻,展现了远方景色开阔辽远的景象。尾联则以“诗中无限兴”呼应题目“舟中”,表达了诗人在此情境中的创作热情以及对知音的渴望。整首诗在描写冬日景象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情感和生活态度,给人以宁静、淡泊的感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舟中》是南宋诗人虞俦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北宋的灭亡和南宋的建立,政权更迭频繁,战争与社会动荡不安。
虞俦在南宋初期活跃于文坛,他在政治生涯中担任过多个职务,如国子正、知县等。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在他的晚年,由于受到权臣秦桧的排挤,他的官职被罢免,甚至被迫离开家乡,过上了漂泊不定的生活。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虞俦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现实社会的忧虑。《舟中》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舟中所见的景色,以及在旅途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惆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