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小诗八首 其一
身将双影背闽山,伴我江南去又还。
欲寄道人簷下宿,此身都未似云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将带着两副身影离开闽山,陪伴我在江南地区往返。
我想在道人的屋檐下过夜,但我的身体并不像云那样悠闲自在。
去完善
释义
1. "身将双影":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双影"在古代文学中常用作形容人的身影,此处指诗人自己的身影。
2. "闽山":即福建省境内的山。诗人以此代指其所在地。
3. "伴我江南":江南,指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包括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这里是诗人要去的地区。
4. "去又还":指的是诗人来回于江南地区。"去"表示离开,"还"表示回来。
5. "欲寄":想要寄宿的意思。
6. "道人簷下":"道人"指隐士或者修道之人,这里诗人是拟道人之口,"簷下"即屋檐之下,古代人们在屋檐下可以避雨。
7. "都未似云闲":"都未"表示全部都没有,"似云闲"意思是像云那样悠闲自在。整句意思是诗人的身心并未得到真正的放松和休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背闽山而行,与自己的影子为伴,去往江南的情景。诗人以“双影”为引,表达了对孤独、寂寥的感受,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坚定的决心和信念。而“伴我江南去又还”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执着和对未来的期待。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寄居在道人檐下的愿望,暗示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闲云野鹤般的超脱生活的追求。最后一句“此身都未似云闲”则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忙碌生活的无奈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和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杂小诗八首 其一》,作者是南宋诗人朱松。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50年至1160年间,正值宋金对峙时期,南宋政治昏暗、民不聊生。
朱松生于书香世家,其父为宋代名臣朱弁,以文学和政治才能闻名于当时。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朱松自然也对国家大事颇为关心,他曾尝试参政议政,但无奈时运不济,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在这首诗中,朱松借景抒怀,表达了对自己处境的忧虑以及对国事的关切之情。
在朱松所处的时代,北宋灭亡,南宋偏安一隅,政治腐败严重,百姓生活困苦。金兵不断南侵,使得南宋王朝风雨飘摇,国家危在旦夕。在这种背景下,朱松作为一个有识之士,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他希望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治理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