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自然表白大师 其一
千仞清溪绝世纷,先生高卧白云根。
近来名系丹台籍,多向蒙山见羡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千尺悬崖清澈溪流独领风骚,先生在高高的山峰上悠然自得。最近他的名声已经被记录在仙籍之中,经常能在蒙山见到被人羡慕的门派。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千仞清溪:形容溪水清澈且深邃。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约等于八尺。
2. 世纷:世俗的纷争。
3. 高卧:指隐居山林,过清静生活。
4. 白云根:比喻隐居于山林之地。
5. 丹台籍:指道教神仙的名册。丹台,道教术语,象征神仙居住的地方。
6. 多向蒙山:多次前往蒙山,蒙山是古代道家修炼之处。
7. 羡门:传说中为仙人所居之处。这里借指得道成仙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诗人形象,以其自然的表白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看法。诗中“千仞清溪绝世纷”一句写景,点明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高山、清泉,远离尘世的纷扰。“先生高卧白云根”则表现出诗人隐逸生活的高洁和与世无争的态度。接下来的“近来名系丹台籍”暗示了诗人声誉日隆,受到了广泛关注。而最后的“多向蒙山见羡门”则在借典故表现他人对诗人风采的赞美。整首诗既表达了诗人的孤高清尚,又寓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赠自然表白大师 其一》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文彦博(980-1057年)所作。这首诗作于公元1040年左右,正值文彦博担任西京留守的期间。在这段时间里,文彦博离开政坛,专心研究佛学,并结识了自然表白大师,因此有了这首颂扬大师德行的诗篇。
在北宋时期,佛教文化在中国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文人雅士都热衷于研究佛学。文彦博作为一位博学多才的政治家,也对佛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在这段时间里,他通过学习和交流,加深了对佛学的理解,同时也得到了心灵的慰藉。这种心境在他的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此外,这首诗歌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宗教信仰的热衷以及对道德修养的重视。在北宋时期,儒释道三教并行发展,许多文人雅士都在寻求精神寄托。文彦博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自然表白大师的赞美,表达了他对高尚品德和崇高境界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