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题梅
山家梅树出疏篱,好客慇懃折一枝。
直是老来风味薄,而今相遇可无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村梅花生长在稀疏的篱笆边,热情的客人摘取了一枝。
尽管年老体衰,但依然品味着这份美好,每一次的相逢都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要写诗抒情。
去完善
释义
山家:指山野人家或乡村农舍。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行路途中遇到的一处山村农家。
梅树:这里指梅花树。中国民间有“梅花报春”之说,在严寒的冬天,唯有梅花傲霜斗雪,独步早春,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不屈的精神。
疏篱:稀疏的竹篱。形容简陋而幽静的环境。
慇懃:即殷勤,热情周到。这里用来描绘山村农家主人热情地邀请诗人留下赏花赋诗。
折一枝:折取梅花的一枝。此处意味着山家主人热情地送给诗人一枝梅花,象征友谊和美好的祝愿。
直是:现代汉语中表示确实、确实是之意。这里表示确信无疑的态度。
老来:年老的时期。这里暗示诗人年纪已大,对人生阅历和生活态度有所改变。
风味:这里指对生活的热情和趣味。
薄:淡薄,减弱。这里用来表达诗人随着年龄增长,对生活热情的减弱和对事物的淡泊态度。
而今:如今,现在。
相遇:这里指与山村农家、梅花的邂逅。
可无诗:即不可无诗。这里强调诗人作为一位文人墨客,面对如此美景和盛情,不能不赋诗一首,以表达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和山村农家主人的感激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山家梅树出疏篱”开篇,描绘了梅花在山间绽放的景象,梅树枝条蜿蜒越过篱笆墙,暗含“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的意味。“好客殷勤折一枝”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人甘愿放下身段去折梅枝,看似简单的行为,实则体现了他与朋友之间真挚的情感和无私的关爱。而“直是老来风味薄”透露了诗人年事已高,早已看淡名利,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在“而今相遇可无诗”结尾处,诗人强调了友情的重要性,认为与友人相逢之际,即使没有诗篇歌颂,也已经拥有了最珍贵的感情和回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道中题梅》是南宋诗人李处权的一首咏梅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大约在1170年至1215年之间。
这个时期的李处权,正是一位漂泊不定的文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明好学,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生未能在官场有所建树。他的足迹遍布江南各地,过着清贫的生活,以诗为伴。这一时期的诗人,往往具有浓郁的忧国忧民情怀,他们的诗歌作品也往往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金兵入侵的危机之中。尽管南宋政权在江南地区建立了较为稳定的统治,但北方地区的沦陷使得南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诗人李处权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用他的诗篇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道中题梅》这首诗,正是李处权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诗中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许。这首诗既体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又反映了南宋时期的民族矛盾和社会现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