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山花子·银字笙寒调正长

标题包含
山花子·银字笙寒调正长
银字笙寒调正长,水纹簟冷画屏凉。 玉腕重金扼臂,淡梳妆。 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 佯弄红丝蝇拂子,打檀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和凝(893年-955年),字成绩,原名贺德权,后唐时期著名文人、政治家。 他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明好学,才华横溢。年轻时曾担任地方官员,政绩显著。后来进入朝廷,历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等职。在朝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银字笙发出悠扬的曲调,水波般的竹席透出丝丝凉意,淡妆美人手腕上的金镯闪闪发光。她的玉指尝试了几次把扇子暖热,品味美酒让嘴唇越发红润。看似无心,实则有意地摆动着红色丝线的拂子,轻打着心爱的郎君。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山花子:词牌名。 2. 和凝:五代时期著名文人。 3. 银字笙寒:指用银装饰的笙发出的声音寒冷。 4. 调正长:调子悠长。 5. 水纹簟:一种绘有水波图案的竹席。 6. 画屏:有画饰的屏风。 7. 玉腕:洁白的手腕。 8. 重金扼臂:金饰的臂环。 9. 淡梳妆:淡雅的妆容。 10. 试香:试闻香味。 11. 绛唇光:红色嘴唇的光泽。 12. 红丝蝇拂子:红色的丝线制成的蝇拂子,用来驱赶苍蝇的工具。 13. 檀郎:美男子的代称。
去完善
赏析
《山花子·银字笙寒调正长》描绘了夏季的清凉景象。“银字笙寒调正长”指在炎炎夏日,银笙的音符清泠而悠长,给人以宁静的感觉。水纹簟指的是绘有水波纹的竹席,它的冰凉提醒人们夏天的炎热。主人公以淡淡的妆容示人,手中拿着金制的香炉。她的手腕上戴着金色手链,映衬出她的高雅气质。 “几度试香纤手暖”是说她用纤细的手指试温香,使温暖传遍全身。紧接着“一回尝酒绛唇光”中,她品尝美酒,鲜艳的嘴唇反射出光亮。接下来的描述最令人深思,她假装用红色丝线的蝇拂子拍打檀郎(古代美男子的代名词)。从整体画面来看,这首词传递出夏日的清新与美好,也展现了女性优雅、知性的形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花子·银字笙寒调正长》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词人、政治家、军事家和凝(898-955)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描写了深秋时节的景致以及人物的情感变化,充满了浓郁的悲秋气氛。根据记载,该词创作于公元936年,正值后唐末年,天下大乱之时。 在这个时期,和凝作为一名忠诚的臣子,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三朝效力,深受帝王信赖。然而,随着政权更迭和社会动荡,他的政治抱负难以实现。在诗中,他借景抒情,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五代十国时期,社会矛盾激化,战乱频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和凝的词作往往带有浓厚的忧患意识,通过描绘深秋的景象,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