诃孟子
完廪捐阶未可知,孟轲深信亦还疑。
岳翁方且为天子,女婿如何弟杀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原文:完廪捐阶未可知,孟轲深信亦还疑。岳翁方且为天子,女婿如何弟杀之。
译文:是否因为完廪捐阶的事还不清楚,孟子虽然相信但也仍有疑虑。岳父即将成为天子,女婿怎么能像弟弟一样杀了他呢?
去完善
释义
完廪捐阶:这里指齐宣王向孟子请教战争问题时提到的“好战者诛”的辩论。完廪是指粮食储存完好的情况,捐阶则指土地等级制度的改变。整句话意思是齐宣王在权衡利弊下是否应当协助邻国储粮防御外敌。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孟子观点的讽刺诗。诗人以“完廪捐阶”的寓言故事开篇,质疑孟子对这一故事的解读。随后提到孟子在讲述“岳翁与女婿”的故事时,出现自相矛盾的观点。诗人通过对这两个寓言的分析,揭示了孟子在某些问题上的逻辑不严谨,进而引发了人们对儒家经典文献中某些观念的反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诃孟子》是北宋时期著名学者李觏的一首反对孟子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90年至1059年之间,即北宋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李觏是一位颇有影响力的学者,他主张改革教育制度,提倡务实的儒家思想,并对当时的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他与孟子之间的分歧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北宋时期,儒家学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普及,孟子被尊奉为儒家的“亚圣”。然而,李觏认为孟子的一些观点过于理想化,不符合现实社会的实际情况。因此,他创作了这首《诃孟子》来表达对孟子的批评。
在这首诗中,李觏提到了孟子关于性善论的观点,他认为人性本善,只要加以引导和教育,人们就能成为有道德的人。然而,李觏认为这种观点过于乐观,忽视了人性中的恶。他强调,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自我约束,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