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泉
岩石留云裛翠烟,古松知历几千年。
净瓶一滴杨枝水,涌作岩前大士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岩石上缭绕着翠绿烟雾,古老的松树见证了千年的沧桑。
用净瓶中的一滴杨枝水,化为山岩前的菩萨之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观音泉:指此诗所描述的泉水,以其为观音菩萨的象征而闻名。
2. 岩石留云:描绘的是观音泉所在的景色。
3. 裛翠烟:形容绿色的烟雾环绕在岩石周围。
4. 杨枝水:源于观音手中的杨柳枝,用泉水象征。
5. 涌作岩前大士泉:指泉水从山岩中涌出,象征着观音菩萨的智慧和力量。
去完善
赏析
《观音泉》是宋代诗人徐集孙所写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这首诗以岩石、古松、净瓶和泉水为元素,展现了观音泉的幽静与神秘。首句“岩石留云裛翠烟”描绘了岩石上萦绕着翠绿的雾气,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接着“古松知历几千年”传达了古松历经沧桑的韵味。第三句“净瓶一滴杨枝水”将观音菩萨净瓶中的圣水与现实中的泉水相联系,赋予了泉水神奇的力量。最后一句“涌作岩前大士泉”则描述了泉水在观音面前涌现的景象,让人感受到观音泉的神秘与神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了观音泉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气息,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观音菩萨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观音泉》是南宋诗人徐集孙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时间难以考证。然而,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了解诗人生平及当时的时代背景来体会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
在南宋时期,中原土地流失严重,朝廷偏安一隅,民生疾苦、时局动荡。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徐集孙以文人的身份和敏感的心性对现实社会充满了关注和忧虑。他的一生颇为坎坷,虽身世显赫却难以逃脱世事的沧桑巨变。在国家危机之际,徐集孙积极投身抗金事业,盼望能重振山河、恢复国运。
《观音泉》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安定生活的渴望。诗中的"寒泉秋更冽"可以理解为诗人借景抒情,以泉水之寒喻示国势之危。"何日赐寒潮"则表达了诗人期待有朝一日能够驱除严寒、迎来温暖的春天,这显然是对和平盛世的热切期盼。总的来说,《观音泉》这首诗是在南宋末年的风雨飘摇中,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刻忧思的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