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古意

标题包含
古意
彼美山中桐,千古生清风。 斲削罗徽弦,不费胶漆工。 伊石台有梅,月冷云空蒙。 一弹弹春江,迟日春融融。 再弹弹招隠,霜木吟樵枫。 三弹弹离骚,感慨古道隆。 大羹玄酒味,旨趣回颛蒙。 世无子期耳,知音未易逢。 袖手长太息,所听何不同。 所听非不同,举世郑卫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徐集孙"的相关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这个人物在公开资料中的知名度不高。如果您能提供更多详细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相关信息。
去完善

译文
美丽的山中有桐树,千年以来皆享清风。 雕削成琴弦,不用胶漆也完美。 伊石台上有一株梅,月色寒冷,云朵朦胧。 弹奏一曲春江,春天温暖如斯。 再弹一曲招隐,感受霜叶与枫林的呼唤。 又弹一曲离骚,感叹古道的崇高。 如同醇美的佳肴和水酒,意蕴深长且回味无穷。 可惜世上没有子期那样的知音,太难遇到真正懂你的人。 两手空空地叹息,为何听到的却是不同的声音。 不是听到的不一样,而是世界上充斥着嘈杂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1. 彼美:指美丽的她。 2. 中桐:山中的梧桐树。 3. 千古:长久以来。 4. 生清风:使清风产生。 5. 斲削:砍削木材。 6. 罗徽弦:丝质的琴弦。 7. 胶漆工:制作琴弦所需的胶水。 8. 伊石台:可能是指某座石台。 9. 有梅:种着梅花的石台。 10. 月冷:月光清冷。 11. 云空蒙:云雾迷蒙。 12. 一弹:弹奏一次。 13. 春江:春天的江潮。 14. 迟日:春天的太阳。 15. 春融融:春天温暖的样子。 16. 再弹:弹奏两次。 17. 招隠:召唤隐士。 18. 霜木吟樵枫:秋天树木被霜打后,砍柴的声音回响在山间。 19. 三弹:弹奏三次。 20. 离骚:诗人屈原的著名作品,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 21. 感慨古道隆:感叹古人的道路宏大。 22. 大羹:古代一种不加调料的菜汤。 23. 玄酒:古代祭祀用的酒水。 24. 旨趣:事物的宗旨和趣味。 25. 回颛蒙:回归纯朴的本性。 26. 世无子期耳:世上没有像钟子期那样懂音乐的人。 27. 知音:了解自己的人。 28. 未易逢:不容易遇到。 29. 袖手:把手藏在袖子里。 30. 长太息:长久的叹息。 31. 所听:听到的声音。 32. 非不同:并非不同。 33. 举世:全世界。 34. 郑卫聋:形容对高雅音乐的欣赏能力很差。
去完善
赏析
《古意》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对于音乐的热爱和对于知音难觅的感叹。诗中的意象丰富且富有内涵,将音乐、自然和人文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开篇两句“彼美山中桐,千古生清风”,以山中梧桐为喻,展现出音乐的永恒之美。接下来的四句“斲削罗徽弦,不费胶漆工。伊石台有梅,月冷云空蒙。一弹弹春江,迟日春融融。”则描述了音乐的魅力,如春天的江水般温暖人心。 随后的四句“再弹弹招隠,霜木吟樵枫。三弹弹离骚,感慨古道隆。”则以不同的乐曲为主题,展现了音乐的力量,能够唤起人们的感慨和共鸣。紧接着的四句“大羹玄酒味,旨趣回颛蒙。世无子期耳,知音未易逢。”则是对知音难觅的深深叹息。 最后四句“袖手长太息,所听何不同。所听非不同,举世郑卫聋。”则是诗人对自己音乐理念不被世人理解的无奈。整首诗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造诣,既体现了诗人的音乐素养,又表达了诗人对于真善美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意》是南宋诗人徐集孙所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末年,这个时期正值金兵入侵,国土沦丧,民不聊生。作者在诗中以古意为题,表达了对故土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在这个特殊时期,徐集孙的人生经历也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官职,但因时局动荡,仕途并不顺利。在此期间,他游历各地,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诗歌创作。此外,他还关注民间疾苦,同情百姓的不幸遭遇,这为他诗歌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南宋末年,政治腐败,战争频发,民生困苦。在这种背景下,文人墨客多寄情山水,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徐集孙正是其中的一员,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