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主人司空见和未开牡丹,辄却奉和

标题包含
主人司空见和未开牡丹,辄却奉和
把笔临芳不自怡,首征章句促妖期。已惊常调言多鄙, 狂歌狂醉犹堪羡,大拙当时是老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挥笔在花香中无法自我陶醉,只能匆忙地寻求诗意和美好的时光。我已经对那些陈词滥调感到厌恶,那只会让人显得粗俗。只有尽情歌唱,痛快畅饮,才能让人真正羡慕。即使是最笨拙的人也有老去的时候,这是人生的常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司空:官职名,本为周代“冬官司空”之简称,此指时任长官。 2. 和(hè):和谐,应和。 3. 未开牡丹:指尚未开放的牡丹花。 4. 把笔临芳:握笔欣赏花草。芳,指花草。 5. 不自怡:自己感到不满意。 6. 首征章句:首先征集诗歌篇章。 7. 促妖期:催促开花时间。妖,指开花。 8. 已惊常调:已经惊讶于常见的诗歌风格。 9. 言多鄙:语言过于粗俗。 10. 狂歌狂醉:放纵地歌唱和饮酒。 11. 犹堪羡:还值得羡慕。 12. 大拙当时:那时愚蠢。大拙,自我谦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把笔临芳不自怡”开篇,描述了诗人面对尚未盛开的牡丹花时的感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独特观察力。随后,诗人提到了“首征章句促妖期”,暗示着诗人在期待牡丹花的盛开,希望能在它的绽放中找到创作的灵感。 接着,诗人以“已惊常调言多鄙”表达了对寻常赞美牡丹之词的失望,认为这些词语无法充分描绘出牡丹的魅力。诗人以一种自嘲的态度,表示自己虽然才华有限,但仍愿意用“狂歌狂醉”的方式来赞美牡丹,这是一种对自然的热情与敬畏之情。 最后,诗人以“大拙当时是老时”收尾,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一种谦逊的品质。整首诗在诗意盎然中透露出深厚的情感,给人以深刻的美学体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古诗“主人司空见和未开牡丹,辄却奉和”出自唐朝诗人孙鲂之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中唐时期,即公元765年至836年之间。在那个时候,文人墨客们非常热衷于咏物诗的创作,尤其是花卉题材,如牡丹、菊花等。 孙鲂本人作为当时的一名文士,才华横溢,擅长书画、诗文,在朝廷担任要职。然而,在这个阶段他的人生际遇却并不顺利。由于朝政腐败,政治斗争激烈,孙鲂曾一度受到排挤,失去了官职,隐居乡野。尽管如此,他依然保持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将这份情感倾注于诗歌创作之中。 这个时期的大唐社会正处于一个过渡阶段。安史之乱后,大唐国力逐渐衰落,朝廷内部宦官专权,朝政日益腐败,地方割据势力崛起,使得政局动荡不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很多文人墨客深感无力回天,纷纷寄情山水,以诗歌抒发胸臆。而孙鲂的这首咏物诗,正是那个特殊时代的见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