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落后有作
未发先愁有一朝,如今零落更魂销。青丛别后无多色,
明年虽道还期在,争奈凭栏乍寂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还未绽放就先担忧它有一天会凋零,如今枯萎了更令人伤神。绿叶丛中已失去往日的繁茂,
虽然知道明年春天它还会回来,但此刻倚栏观看时仍感到孤独与寂寞。
去完善
释义
1. 牡丹:中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被誉为“国色天香”。
2. 落后:这里指凋谢、零落。
3. 有作:创作这首诗。
4. 未发先愁有一朝:还没开就已经担心它有一天会凋谢。
5. 青丛别后无多色:绿色的花丛在凋谢后就不再像原来那样鲜艳多彩。
6. 明年虽道还期在:虽然说明年还会再次开花。
7. 争奈:但是,怎奈。
8. 凭栏:靠在栏杆上。
9. 乍:突然,一下子。
10. 寂寥:寂静而孤独。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牡丹花为主题,通过描述牡丹花凋谢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消逝的感慨和惋惜之情。诗中“未发先愁有一朝”描绘了牡丹还未开放就已经担忧它将来的凋零,揭示了生命的无常。而“如今零落更魂销”则形象地描绘了牡丹花凋谢时的情景,使得诗人更加伤感。接着诗人通过对青丛景象的描绘,进一步表现了牡丹花的凋零带来的失落感。最后两句“明年虽道还期在,争奈凭栏乍寂寥”表达出即使牡丹明年还会再度绽放,但今年的凋零已经让诗人感到孤独和寂寥,深刻地展现了诗人对美丽事物逝去的无奈和感伤。整首诗歌情感深沉,意境优美,充分展示了诗人对生命及自然景物的独特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牡丹落后有作》是晚唐五代时期诗人孙鲂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即晚唐五代之际。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的变革。政治上,晚唐时期宦官势力逐渐崛起,皇帝权威受到严重削弱;五代时期则是诸侯割据,战乱频繁。这些动荡的政治局面无疑对文人墨客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孙鲂本人在历史上并无太多记载,但从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敏锐的社会观察能力。在这一特殊时期,诗人以牡丹为象征,既表达了对繁华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对战乱频仍的忧虑。他在《牡丹落后有作》中写道:“落尽春红始著花,花时比旧减繁华。”这正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此外,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也呈现出了独特的风貌。一方面,文人墨客们关注现实生活,通过诗歌抒发感慨;另一方面,他们也在探寻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孙鲂的这首《牡丹落后有作》正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它以婉约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使人们在欣赏美丽牡丹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特殊时代的沧桑与变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