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忆东溪

标题包含
忆东溪
常忆东溪溪上坐,相从惟有野僧来。 可怜鸥鸟知人意,料得无机总不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文彦博(1006年-1097年),字宽夫,号伊叟。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出将入相五十载,是北宋中期的重臣之一。 文彦博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于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常常想起在东溪边上的小舟上坐看风景的日子,陪伴我的只有那些野僧。可爱的海鸥似乎能理解人的心意,他们无忧无虑,没有任何的疑虑和揣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常忆:时常想起。 2. 东溪:此处指作者故乡的溪流。 3. 相从:相互跟随。 4. 惟有:只有。 5. 野僧:住在山里的僧人。 6. 可怜:这里可以理解为“令人怜爱”。 7. 无机:没有心机。
去完善
赏析
《忆东溪》这首诗通过回忆东溪的美景,表达了诗人渴望与野僧共度时光的心情。在诗中,诗人用“常忆”一词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而“相从惟有野僧来”则表现了诗人与野僧之间深厚的友谊。 接着,诗人以“可怜鸥鸟知人意”来形容鸥鸟的灵性,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最后,诗人通过“料得无机总不猜”这一诗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期许和热爱自然的心态。整首诗既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又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忆东溪》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文彦博在晚年创作的一首咏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67年,正值文彦博被任命为宰相之际。此时,他已年逾七旬,身经百战,历经宦海浮沉,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在这一时期,北宋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文人墨客纷纷抒发家国情怀。文彦博作为一位忠诚的臣子,曾参与政治改革,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也深知官场险恶,人生无常,因此在这首诗中,他以东溪为背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忆东溪”中的东溪,是文彦博家乡的一条溪流,承载着他童年美好的回忆。在这里,他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田园画卷:溪水潺潺,绿树成荫,鸟儿歌唱,蝴蝶飞舞。然而,这样的美景如今已成追忆,让他不禁感慨万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