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故三司副使陈公诗轴后
如彼泉流必有源,陈家诗律自专门。
后山得法因盐铁,不减唐朝杜审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那泉水的流动必定有源头,陈家的诗歌韵律自成一家。后来从山中学到了技巧,就像唐代的杜审言一样优秀。
去完善
释义
1. 如彼泉流必有源:意为就像那泉水流动必定有源头一样,比喻一切事物都有来源。这里指陈公的诗才来源于家族传统。
2. 陈家诗律自专门:表明陈公的诗歌创作技法是源自陈家的专业传承。
3. 后山得法因盐铁:后山是指黄庭坚,他得到陈家的诗歌创作技巧是通过盐铁这个典故,暗示了二人之间的某种联系。
4. 不减唐朝杜审言:意思是黄庭坚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与唐代的杜审言相比也不逊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陈公诗歌的赞誉和推崇。首句“如彼泉流必有源”以泉流作比喻,强调诗歌创作的根源在于家族传统的传承;第二句“陈家诗律自专门”则直接指出陈公的诗歌造诣源于其家族传统,可见诗人对其家族的肯定与敬仰。第三句“后山得法因盐铁”暗示了陈公继承家学,并通过努力获得显著成就;最后一句“不减唐朝杜审言”则是诗人对陈公的高度评价,表示他的诗歌水平足以与唐代著名诗人杜审言相媲美。整体来看,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陈公及其家族才华的赞誉,也反映出其对诗歌艺术的热衷与执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书故三司副使陈公诗轴后》是南宋诗人任希夷创作的一首缅怀故人的诗。此诗作于南宋末年,正值金兵入侵、朝廷无力抗击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任希夷身处政治腐朽、民生疾苦的社会环境中,深感忧虑和痛心。
任希夷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面对国家的危机,他立志报效祖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国家命运。然而,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他在仕途上并不得志,甚至遭受排挤和打击。这种人生际遇使他对国家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也激发了他对故人的怀念之情。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任希夷回顾了与陈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感慨万千。他希望通过这首诗,让后人了解陈公的卓越功勋和高尚品质,以此激励后人为国家和民族奋发向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