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第后上主司王起
三年竭力向春闱,塞断浮华众路岐。
盛选栋梁非昔日,平均雨露及明时。
登龙旧美无邪径,折桂新荣尽直枝。
莫道只陪金马贵,相期更在凤皇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三年的辛勤努力为了春季的科举考试,封闭了繁华世界的各种捷径。
选拔栋梁之才不是以往的标准,公平雨露和美好时代相互辉映。
往昔成名之路没有偏门邪道,折桂成就的新荣誉都属于正直之士。
不要认为只能陪伴金台的马匹显得尊贵,我们的期望在凤凰池畔再次相会。
去完善
释义
1. 及第:古代科举考试中考中进士的别称。
2. 春闱:指科举考试,因举行于春季而称为“春试”或“春闱”。
3. 塞断浮华众路岐:比喻科举考试中排除众多的投机取巧之辈。
4. 盛选栋梁:选拔人才,使优秀人才得到重用。
5. 平均雨露:比喻公正对待所有考生,使其都能得到适当的照顾。
6. 登龙旧美:喻指选拔出来的优秀者在过去已经得到了好的声誉。
7. 无邪径:没有不公正的路子。
8. 折桂新荣:用“折桂”的典故象征及第。折桂指攀登蟾宫,夺取桂冠。
9. 金马贵:指取得很高的地位。金马门是汉代宫门之一,后以金马门代表朝廷显贵的地位。
10. 凤皇池:也作“凤凰池”,比喻朝廷中的高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通过努力实现了自己梦想并表达了对未来寄予厚望的情感。首联描述了作者为科举考试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摒弃了浮华的道路,专注于实现自己的理想。颔联则表达了作者认为自己现在的成功并非侥幸,而是得益于公正的时代和选拔制度的优越。颈联表达了自己奋斗的成功之路并无什么特殊捷径,只是靠着真诚和正直的品行取得了成就。尾联暗示了自己的目标不仅在于金榜题名的荣耀,而在于更高层次的才能发挥和政治追求。整首诗充满了豪气和自信,展现了作者为实现理想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及第后上主司王起》是唐代诗人姚鹄在科举考试及第后写给主考官王起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48年,正值晚唐时期,当时的科举制度已经相对完善,选拔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在这一阶段,姚鹄历经艰辛,终于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实现了他人生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切体会到了科举制度的公平性和竞争的激烈性。因此,他在诗歌中对主考官王起表达了感激之情,感谢王起对他的知遇之恩和选拔之德。
同时,晚唐时期的唐朝已经逐渐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斗争也十分激烈。然而,科举制度仍然为士人提供了晋身之路,使得许多有才华的人得以施展抱负。在这种背景下,姚鹄的这首诗也体现了他对科举制度的信任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