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归蜀留献恩地仆射二首
自持衡镜采幽沈,此事常闻旷古今。危叶只将终委地,
明日还家盈眼血,定应回首即沾襟。
江上长思狎钓翁,此心难与昨心同。自承丘壑新恩重,
应怜死节无门效,永叹潜怀似转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保持内心平静去追求极致的美好,这是一种从古至今都在流传的智慧。当叶子凋谢时,它们终会落地,就像我们的目标有一天会实现。当你回到家看到那满眼的殷红,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我想起江边那些自在的垂钓者,他们的心境已经和昨天不一样了。他们从大自然中找到了新的灵感,对新生活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我们应该为他们的死节感到可惜,因为没有门径去效仿,只能永远在心中为他们感叹,就像随风飘散的蓬草一样,无法捉摸。
去完善
释义
收到
去完善
赏析
这两首诗的赏析:
第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才情的珍视和对公权力的敬畏之情。“自持衡镜采幽沈”描述了诗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认可,体现了诗人对自己的才华充满信心。而“危叶只将终委地”则表现出诗人在面对困难时坚韧不拔的精神,即使面临困境也不轻易放弃。第二首诗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新恩的重谢。其中,“江上长思狎钓翁”一句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去时光的留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将归蜀留献恩地仆射二首》是唐代诗人姚鹄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唐末时期,当时唐朝已经衰落,社会动荡不安。
姚鹄在唐代末期担任官员,曾出任蜀州刺史。在他任期内,他关心民生,勤政廉洁,受到百姓的爱戴。然而,由于当时政治腐败,宦官当权,姚鹄的正直行为触怒了权贵,被贬谪到外地。在被贬谪期间,他深感无奈和愤怒,写下了这首诗。
在这首诗中,姚鹄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对家乡的思念。他渴望回到家乡,但又担心回乡后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因此,他将这首诗献给当时的仆射,希望能够得到理解和支持。
这首古诗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