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州献杨抑卿二首
盖世英华更有谁,赋成传写遍坤维。名科累中求贤日,
征归诏下应非久,德望人情在凤池。
碧山曾共惜分阴,暗学相如赋上林。到此敢逾千里恨,
一顾傥怜持苦节,更令何处问升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这世上还有谁能比得过您,您的才华横溢,作品流传世界各地。在知名科目中寻求人才的日子,您被选拔并应召回归的时间已经不远了,因为在官场里,您的德行和声望受到了广泛的尊敬。
我们曾经一起在青山绿水间度过美好的时光,互相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到现在为止,我仍然不敢超过您离别的痛苦,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关注和支持,让我的前途更加光明。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虢州:古代中国州的名称,位于今陕西省境内。
2. 杨抑卿:人名,生平不详。
3. 盖世英华:形容才华横溢,无人能比。
4. 赋成传写:指写作完成后广泛传播。
5. 坤维:地轴,代指天下四方。
6. 名科: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的科目。
7. 累中求贤:连续选拔优秀人才。
8. 征归诏下:皇帝下诏召回有才干的人。
9. 德望人情在凤池:德行威望受到朝廷的重视。
10. 碧山:青山绿水,此处借指美好的环境。
11. 惜分阴:珍惜时光。
12. 暗学相如赋上林:暗中学习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13. 一顾:看一次,引申为关注。
14. 傥怜持苦节:或许能同情并支持坚守节操的人。
15. 升沉:人生的起起落落,这里指前途命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杨抑卿的敬佩和期待。首联以“盖世英华”来形容杨抑卿的才情,凸显出他的非凡之处;颔联提到朝廷对人才的渴求以及杨抑卿即将受到征召的喜讯;颈联通过回顾过去的共事时光,表达了诗人与杨抑卿的情谊;尾联则期望杨抑卿得到皇帝的垂青,实现他的抱负。整首诗情感真挚,言辞恳切,展现了诗人的真挚友情和对杨抑卿的美好祝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虢州献杨抑卿二首》是唐代诗人姚鹄的作品。这首诗作于唐朝天宝年间(742-756年)。
在这段时间里,大唐王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转折期。唐玄宗逐渐沉迷于享乐,导致朝政日益腐败。诗人在这一时期对国家的忧虑和关注,反映在他所写的诗歌中。
姚鹄出身贫寒,但却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如愿以偿。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努力,最终在晚年实现了自己的抱负。他的经历和勇气,使他在文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在这首诗中,姚鹄以虢州为背景,表达了对杨抑卿这位朝廷重臣的敬仰之情。他希望通过献上这首诗,能够引起杨抑卿的注意,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