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友人出塞

标题包含
送友人出塞
帝城春色著寒梅,去恨离怀醉不开。 作别欲将何计免,此行应又隔年回。 入河残日雕西尽,卷雪惊蓬马上来。 有思莫忘清塞学,众传君负佐王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都城春天的景色中独有一株傲立的寒梅,即将离开的人心中充满了怨恨和离别的愁绪,醉意未消却难以释怀。临别之际想要寻求什么方法来避免这次的离别,但是这次分别又不知道何时才能再次相聚。 夕阳渐渐落下的河边,只剩下最后一抹余晖映照着雕刻在船上的西沉落日;卷起的雪花和惊慌失措的飞蓬马匹扑面而来。请你在心中始终牢记那清雅的边塞之地,大家都传说你具备辅佐君王的能力。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帝城:指长安,即今陕西省西安市。 2. 春色:春天的景色。 3. 著:附着,指梅花盛开。 4. 寒梅:冬天的梅花。 5. 去恨:离别时的遗憾。 6. 离怀:离别的情怀。 7. 作别:分别,告别。 8. 何计免:用什么办法避免。 9. 此行:这次出行。 10. 隔年回:过一年才能回来。 11. 河残日:黄河落日。 12. 雕西尽:形容日落时分。 13. 卷雪:比喻马飞驰时掀起的雪浪。 14. 惊蓬:形容马蹄扬起的雪花。 15. 有思:有所思念。 16. 莫忘:不要忘记。 17. 清塞学:指在边塞地区学习清高的品行。 18. 众传:众人传说。 19. 君负:你有负于。 20. 佐王才:辅佐君王的能力。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述友人出塞离别情景的诗。首联“帝城春色著寒梅”,以春天的帝都城市为背景,描绘了梅花盛开的景象,寓意友人在这样的美好时光离开。“去恨离怀醉不开”表达了诗人送别时的感慨和不舍之情。 颔联“作别欲将何计免,此行应又隔年回”,是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他希望友人能在旅途中保重,早日归来。 颈联“入河残日雕西尽,卷雪惊蓬马上来”,通过描绘友人在旅途中的艰辛与疲惫,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牵挂。 尾联“有思莫忘清塞学,众传君负佐王才”,则是希望友人能够在边塞历练,增长才干,为国效力。这首诗在表达离情别绪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期望和鼓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友人出塞》是唐朝诗人姚鹄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中晚唐时期(公元847年至907年)。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势日渐衰微,边疆战事频繁,藩镇割据的局面愈演愈烈。姚鹄所在的长安城,曾是繁华的京城,但由于战乱和统治者的腐朽,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在姚鹄的一生中,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登第。虽然仕途坎坷,但他仍然坚持诗歌创作,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个人遭遇的忧虑之情。在这首《送友人出塞》中,他通过描绘友人出征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和祝福,同时也反映了这个时代的动乱和人们生活的艰辛。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姚鹄也许想起了自己的经历。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始终没有取得功名,这使得他对友人的前程充满了担忧。同时,这个时期的国家动荡不安,战争频发,这也让他对友人的安危感到忧虑。然而,尽管生活艰难,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相信友人能够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为国家带来和平。 总的来说,《送友人出塞》这首诗反映了中晚唐时期国家动荡、战乱频仍的社会现实,以及作者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