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友人
西风又开菊,久客意如何。旧国天涯远,清砧月夜多。
明时难际会,急景易蹉跎。抱玉终须献,谁言恋薜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到了,西风又吹开了菊花,作为长期旅居在外的人,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家乡在遥远的地方,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耳边总是传来阵阵捣衣声。
这样的时光难得相聚,岁月却在匆忙中不知不觉地流逝。即使有美好的才华,也应该尽早展示出来,有谁会因为留恋那种隐逸的生活而停滞不前呢?
去完善
释义
1. 西风:指秋风;从西面吹来的风。
2. 菊:菊花,具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植物。
3. 久客:在外久居或旅居他乡的人。
4. 旧国:故乡;祖国。
5. 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6. 清砧:捣衣石声。借指秋天的景象。
7. 月夜:月光下的夜晚。
8. 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9. 际会:遇到;相识。
10. 急景:光阴急促。
11. 蹉跎:时间白白过去,虚度光阴。
12. 抱玉:比喻怀才。
13. 终须:终究需要;一定要。
14. 献:进献;呈献。
15. 谁言:谁说。
16. 恋:留恋;依恋。
17. 薜萝:指隐士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寄友人》是唐代诗人姚鹄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与远方朋友之间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
首联“西风又开菊,久客意如何”,借西风、菊花等意象表达季节的变化和时光的流逝。在秋风萧瑟的季节里,菊花绽放,而作者作为远方的游子,心中充满了思乡之情。
颔联“旧国天涯远,清砧月夜多”,描述了家乡遥远,只能通过月光下的捣衣声寄托思念之情。这里的“清砧”指的是古代妇女捣衣的声音,通常在月光下进行,因此具有浓厚的思乡意味。
颈联“明时难际会,急景易蹉跎”,表达了在美好的时光中难以相聚的无奈,以及时光飞逝、青春易逝的感慨。这一联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人生无常的主题。
尾联“抱玉终须献,谁言恋薜萝”,表示虽然身处逆境,但只要有才华,终究会有出头之日。这里的“抱玉”比喻有才华的人,“薜萝”则是隐者的象征。作者以此勉励自己和友人,要有信心,不要被眼前的困境所困扰。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其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友人》是晚唐诗人姚鹄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公元9世纪末的晚唐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其中就包括姚鹄。姚鹄的生平事迹虽不甚明晰,但他的一些诗歌作品却流传下来,并为他赢得了一定的声誉。他擅长书写感伤之情和怀友之思,以此表达自己对人生和世事的独特见解。这首《寄友人》便是他抒发友情、表达思念之情的代表之作。
在晚唐这个历史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发。这种时局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也十分明显,许多人因此离乡背井,饱尝离别之苦。姚鹄笔下的“遥夜独携千里月”正是表达了这种无奈的分离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