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耕归舒州
四座莫纷纷,须臾岐路分。自从同得意,谁不惜离群。
旧国连青海,归程在白云。弃繻当日路,应竞看终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请大家不要纷纷扰扰,短暂的时刻我们就要分别了。自从我们共同度过了愉快时光,谁会不珍惜告别呢?
故乡和青海接壤,回去的路都在白云间。回忆起当初离开家乡的日子,应该看看那勇敢的终军。
去完善
释义
1. 莫纷纷:指众人之间不要悲伤别离。
2. 岐路:岔路口,喻人生道路的分歧点。
3. 得意:此处指志同道合的友人。
4. 离群:分别离开群体。这里表示离别的情景。
5. 旧国:故乡,即指刘耕的家乡舒州。
6. 青海:湖名,位于中国青海省,这里是借代用法,用以泛指远离京城的地区。
7. 归程:回乡的路程。
8. 白云:指刘耕回乡的道路仿佛通往天上的白云。
9. 弃繻:古有青少年壮志从军的故事,年轻时决志从军者常把所佩带的繻巾抛弃,以此表示义无反顾的决心。弃繻这一成语用来形容奋发有为的年轻人立志进取的精神风貌。
10. 终军:古代著名的少年英雄,因弃繻从军而闻名。这里用来赞扬刘耕年轻有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送别友人刘耕时的情景与心境。首联通过“四座莫纷纷”、“须臾岐路分”描绘出临别之际的复杂情感。颔联中的“同得意”意味着两人友情深厚,分别时自然令人惋惜,“离群”一词则表现了作者不愿离去的留恋之情。颈联中,“旧国连青海”表达故土之思,而“归程在白云”意味着刘耕即将踏上归途。尾联以“弃繻当日路,应竞看终军”鼓励刘耕在回归故里后能像终军那样建功立业,展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刘耕归舒州》是唐代诗人姚鹄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46年,正值唐宣宗李忱在位期间,此时的唐朝已经步入晚唐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都出现了诸多问题。
姚鹄是这一时期的文人雅士,他的人生际遇较为曲折。他在年轻时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因种种原因被贬职。后来在晚年时受到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京官。这首诗歌就是在他被贬职期间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在诗中,姚鹄以舒州(今安徽潜山县)为背景,描述了当时的农村景象。刘耕是一位耕作的农民,他的形象代表了晚唐时期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诗人通过对刘耕的描绘,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国家社会问题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