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川驿楼晚望
楼压寒江上,开帘对翠微。
斜阳诸岭暮,古渡一僧归。
窗逈云冲起,汀遥鸟背飞。
谁言坐多倦,目极自忘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楼房坐落在寒冷的江边,打开窗帘就能看见一片青翠。夕阳照在连绵的山脉上,一位僧人正从古渡口归来。窗户那边云彩翻涌,远处的小洲上有鸟儿在空中飞翔。谁说坐得多了会疲倦,只要你目力所及都是美景,就会忘记世俗的烦恼。
去完善
释义
1. 嘉川:地名,位于中国四川北部。
2. 驿楼:古代驿站建筑,供驿马传递信息时休息之用。
3. 寒江:寒冷的江水。
4. 翠微:青翠的山色。
5. 诸岭:众多山脉。
6. 古渡:历史悠久的水陆码头。
7. 一僧归:一个僧人归来。
8. 窗逈:窗户宽阔,光线明亮。
9. 汀遥:水边远处的平坦土地。
10. 鸟背飞:鸟儿在远处飞行。
11. 目极: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
12. 忘机:消除机巧之心,指心境平静,忘却世俗纷争。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楼头远望景象的五言律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笔墨,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景的融合。在诗的开篇,“楼压寒江上,开帘对翠微”便描绘了驿楼的地理位置以及诗人开窗览景的情境。随后,“斜阳诸岭暮,古渡一僧归”则借用了夕照、山岭、古渡与僧人归途的画面,彰显出悠远的禅意与历史沉淀感。紧接着的“窗逈云冲起,汀遥鸟背飞”中,诗人巧妙地将云彩、飞鸟等意象融入诗句,表现出自然界的生机勃勃。最后两句“谁言坐多倦,目极自忘机”更是点睛之笔,既表达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景之中的心境,也体现了他远离世俗纷扰的情怀。整首诗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引人入胜,令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嘉川驿楼晚望》是唐朝诗人姚鹄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87年,正值唐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姚鹄在这一年担任蜀州司户参军,负责地方政务。由于时局不稳,他时常在驿楼上观望,以保平安。
此时,唐朝宦官当权,政治腐败,战乱频发。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各地藩镇割据势力趁机扩张,战乱不断。姚鹄所处的蜀州位于四川盆地,虽然相对较为安定,但仍受到战乱的波及。他在驿楼上远眺,希望能找到一些安宁的征兆。
在这首诗中,姚鹄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战乱的忧虑。同时,他也表现出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总的来说,这首《嘉川驿楼晚望》是唐朝末年社会动荡时期的真实写照,反映了姚鹄作为一个文人官员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