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不鸣条
吾君理化清,上瑞报时平。晓吹何曾歇,柔条自不鸣。
花香知暗度,柳动觉潜生。只见低垂影,那闻击触声。
大王初溥畅,少女正轻盈。幸遇无私力,幽芳愿发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的君王德行高尚,上天以祥和为回报。破晓的微风从未停歇,轻柔的柳枝不会喧哗。花儿的香气悄然弥漫,柳条在风中轻轻摇曳。只有低垂的柳影在无声诉说,谁能听到它们与风儿轻触的声音呢?大王的风范宽容无碍,少女的姿态轻盈灵动。感谢这无私的力量,让我愿意绽放出芬芳的花朵。
去完善
释义
《风不鸣条》注释如下:
1. 吾君:指君主或皇帝。
2. 理化清:政治教化清廉。
3. 上瑞:吉祥的征兆。
4. 时平:时世太平。
5. 晓吹:早晨的微风。
6. 歇:停止。
7. 柔条:柔软的枝条。
8. 鸣:发出声音。
9. 花香知暗度:花朵的香气在暗中传播。
10. 柳动觉潜生:柳枝的摆动感觉到了春天的悄然来临。
11. 低垂影:柳枝低垂的影子。
12. 那闻:听不见。
13. 大王初溥畅:大地开始孕育生机。
14. 少女:柳树的别称。
15. 轻盈:轻盈灵动。
16. 幸遇无私力:幸运地遇到了大地的无私奉献。
17. 幽芳愿发荣:希望柳树的美丽能够更加繁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题目为《风不鸣条》,描绘了一种静谧和平的景象。诗歌表达了在君王治理下,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清晨微风拂过,柳树轻轻摇曳却无声响的画面。
诗人运用对比和细节刻画的手法,将花香的暗自飘散与柳枝的轻柔摆动进行了对比,突显出自然环境的宁静和谐。同时,通过“低垂影”和“击触声”的反差,强调了风的轻柔和静美。
此外,诗人借助比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在诗人的笔下,大地如同一位初生王子,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和生命力;而杨柳则如同轻盈的女子,欢快地摇曳着。
最后,诗人祈愿大自然能够发挥其无私的力量,让一切美好事物得以繁荣发展,这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整首诗歌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美感,是一首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鲜明艺术特色的诗歌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风不鸣条》是唐朝诗人姚鹄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世纪初期,正值唐朝晚期的乱世时期。在这个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战乱频发,民生疾苦。
姚鹄作为一个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他的一生历经坎坷,曾三次科举落第,但始终坚守信念,追求真理。在他所处的时代,文人墨客们普遍关注国家大事,关心百姓疾苦,希望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感悟。
《风不鸣条》正是姚鹄在这一背景下创作的。诗中以“风不鸣条”为喻,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局势的忧虑和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他希望国家能够像和风一样,平息纷争,让人民过上安宁的生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