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书情献知己

标题包含
书情献知己
日日恨何穷,巴云旧隐空。 一为栖寓客,二见北归鸿。 有道期攀桂,无门息转蓬。 赁居将罄比,乞食与僧同。 花月登临处,江山怅望中。 众皆轻病骥,谁肯救焦桐。 坐惜春还至,愁吟夜每终。 谷寒思变律,叶晚怯回风。 谒蔡慙王粲,怜衡冀孔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每天无尽的思念啊,那遥远的故园已成空。 我只是一个寄居他乡的人,只能看着那北归的大雁。 希望有途径可以实现理想,但现实却如飘蓬无定。 租来的房子即将到期,只好像僧人一样乞讨度日。 曾无数次在春花烂漫、明月高悬的夜晚登上高处,俯瞰那让人惆怅的江山。 大家都不把我当回事,谁能拉我一把呢? 只能无奈地看着春天的离去,夜晚总是以忧愁的歌声结束。 山谷的寒冷让我想起改变乐曲的节奏,树叶落尽让我担心猛烈的寒风。 去拜见蔡邕的时候,我很惭愧自己的无能,就像王粲那样; 我对鲍衡的遭遇表示同情,希望他能像孔融那样获得帮助。
去完善
释义
1. 巴云:地名,此处指四川地区。 2. 栖寓客:指旅居在外的人。 3. 二见北归鸿:指鸿雁冬天从北方飞往南方,第二年春天再飞回北方。这里用来比喻自己往返于故乡和他乡。 4. 攀桂:指追求功名。 5. 无门息转蓬:指没有门路,像转蓬一样四处飘零。 6. 罄比:指租房居住。 7. 乞食与僧同:指生活困顿,需要向人求助。 8. 花月登临处:指美好的景色和时光。 9. 江山怅望中:指在欣赏江山美景时,内心感到惆怅。 10. 轻病骥:指生病的马,这里比喻身体虚弱的人。 11. 救焦桐:指挽救困境中的贤才。 12. 春还至:指春天再次到来。 13. 愁吟夜每终:指在夜晚常常因为忧愁而吟诗。 14. 谷寒思变律:指寒冷的天气想要改变气候规律。 15. 叶晚怯回风:指树叶在晚上害怕大风吹回。 16. 蔡:指蔡邕,东汉末年著名的文人。 17. 王粲:东汉末年的文学家,曾在荆州依附刘表。 18. 衡:指山东的衡山。 19. 孔融:东汉末年的文人,曾任北海相,后因触怒曹操被杀。
去完善
赏析
姚鹄的这首《书情献知己》抒发了诗人在外飘零、怀才不遇的心境。诗人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社会紧密联系,表现出深沉的家国情怀。首联“日日恨何穷,巴云旧隐空”以“恨”字开篇,表达诗人无尽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颔联通过描绘自己的离群索居,表达了怀才不遇、无处施展抱负的痛苦。颈联则透露出求仕而不得的无奈,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书情献知己》是唐朝姚鹄的一首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79年左右,正值唐末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 姚鹄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著名的文人。然而,在他年轻的时候,家中遭遇了一场火灾,导致家境一落千丈。为了生计,姚鹄不得不离家远游,四处奔波。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见识到了社会的种种不公。 在这个时期,唐朝已经走向了衰落,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皇帝昏庸无能,宦官当道,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崛起。这些现象让姚鹄深感痛心,他在诗中写道:“世事如云任卷舒,相逢相别复何如?”表达了对这个时代的无奈和对友情的珍视。 尽管生活艰辛,但姚鹄并未放弃对文学的追求。他坚持写作,用文字抒发心中的感慨。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赢得了人们的赞誉。《书情献知己》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