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雍陶先辈

标题包含
寄雍陶先辈
知音杳何处,书札寄无由。 独宿月中寺,相思天畔楼。 露凝衰草白,萤度远烟秋。 怅望难归枕,吟劳生夜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挚友身在何方,我无法用书信传递情感。 独自一人住在月光下的寺庙里,思念远方的楼宇。 寒露凝结在衰败的草上,显得分外洁白;萤火虫穿过远方的烟雾,感知到秋天的气息。 惆怅地望着远方,难以入睡,在这漫漫长夜里,只有诗歌陪伴着我,诉说着无尽的心事。
去完善
释义
《寄雍陶先辈》姚鹄 1. 知音:指能够真正理解自己的人。 2. 杳:形容遥远或模糊不清。 3. 书札:指书信。 4. 无由:没有办法。 5. 独宿:独自过夜。 6. 月中寺:指月中的寺庙,这里借指远方的寺庙。 7. 天畔楼:指天空边缘的楼台,这里借指远方的楼台。 8. 露凝衰草白:形容露水凝结在枯萎的草上,使草变白。 9. 萤度远烟秋:形容萤火虫在遥远的烟雾和秋天里飞行。 10. 怅望:惆怅地望着。 11. 归枕:回头的意思。 12. 吟劳:不停地吟咏。
去完善
赏析
《寄雍陶先辈》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孤独寂静的夜晚,想念远方的友人却无法寄出思念的书信的情景。在诗中,月亮、寺庙、星辰等元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首联以“知音杳何处,书札寄无由”表达作者无法与远方朋友交流的无奈;颔联通过“独宿月中寺,相思天畔楼”形象地展示出作者此时此刻的心境;颈联“露凝衰草白,萤度远烟秋”则以自然界中的景物点缀夜晚的孤寂;尾联则表达了作者因难以入眠而产生的无尽忧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流露出作者深深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深切挂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雍陶先辈》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姚鹄的作品。此诗约创作于公元875年前后,当时的唐朝正处于晚唐时期,政治腐败、藩镇割据使得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在创作这首诗时,姚鹄已经离京赴外任刺史。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历了宦海沉浮,感受到世态炎凉,也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与姚鹄同时代的文人墨客中,雍陶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歌才情受到了当时人们的赞誉。姚鹄通过寄给这位先辈的诗篇,表达了对知音的思念和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