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初入试院

标题包含
初入试院
东门骢马止行行,被诏秋闱阅俊英。 三岛隔云天北极,万灯明路国西城。 人闲聊假诗书乐,地远还闻市井声。 一夜凉风起阊阖,月中应有桂枝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东门边的青骢马停下了行走的步伐,接到了秋天举行考试以选拔优秀人才的任务。 从云彩和天空可以看到遥远的北方的三个小岛,而在中国西部的城市里,万千灯光照亮了道路。 人们在闲暇时享受着诗歌书卷的乐趣,虽然地方偏远,也能听到城市的喧闹声。 突然间,一阵凉爽的风在夜空中刮起,月色中仿佛可以看到桂树的枝条在月光下摇曳生姿。
去完善
释义
1. 东门:这里指代官府或科考的考场入口。 2. 骢马:青白色的马,常作为官员的坐骑。 3. 止行行:停止前行。这里是说骑马进入东门。 4. 被诏:接受皇帝的诏令。 5. 秋闱:科举考试中乡试的时间在秋季,因此称为“秋闱”。 6. 三岛:中国境内的大陆地区、台湾岛和海南岛,或指南海中的普陀山、洛伽山和九华山等。这里用来指代中华大地的辽阔。 7. 天北极:天上的北极星,借指皇宫所在的方向。 8. 万灯明路:形容夜晚城市的繁华景象。 9. 国西成:指城市西方的商业区。 10. 人闲:人才充裕的意思。 11. 假诗书乐:通过读书写诗来寻求快乐。 12. 地远:离故乡很远的意思。 13. 市井声:城镇中市场的喧闹声。 14. 一夜凉风起阊阖:指秋天一夜之间天气转凉。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借指天空。 15. 月中应有桂枝生:指农历八月中秋佳节时月亮中有桂树的影子,这是古人对中秋节的一种描绘。
去完善
赏析
《初入试院》是宋朝诗人邓忠臣的一首描绘科举考试的诗。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于科举考试的热忱以及对人才的期待。 首先,诗人以“东门骢马”作为开篇,表达了他满怀信心地奔赴考场的决心。紧接着的“被诏秋闱”则透露出他被任命为考官的责任感。接下来的两句,“三岛隔云天北极,万灯明路国西城”生动地描绘了试院周围的繁华景象和壮观场面。虽然试院地处遥远,但仍有书卷之乐陪伴诗人,同时他也能够听到市井之声。最后两句“一夜凉风起阊阖,月中应有桂枝生”则是诗人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状况的预期:希望能在这次考试中发掘出人才,如同月亮中的桂枝一般熠熠生辉。 整首诗富有哲理,展现出了诗人严谨的态度和对科举制度的深刻理解。通过对诗词的品读,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对这个特殊场合的感慨以及他对于选拔英才的使命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初入试院》是唐代诗人邓忠臣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8世纪左右,即唐朝的鼎盛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邓忠臣正面临着科举考试。他希望通过这次考试获得功名,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在这个特殊时期,科举制度成为士人进入仕途的主要途径,许多人为了争取功名而废寝忘食地学习。邓忠臣也不例外,他为了能够顺利通过考试,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成为了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皇帝为了选拔贤能之士,设立了许多科考科目,如明经、进士等。这些科目的设立,使得士人们有了更多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此外,唐朝还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如吏治整顿、法制建设等,为士人们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时代背景下,邓忠臣以一颗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创作了这首描绘自己初入试院的诗篇。通过对考试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作者勤奋努力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