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诗呈同院诸公六首 其四

标题包含
诗呈同院诸公六首 其四
秋日同文馆,分场试未齐。 借书穷石室,刋字费棠梨。 想见英雄彀,谁当甲乙题。 喜陪群彦集,通籍在金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秋天的同文馆里,我们还没有举行过完整的考试。 在藏书丰富的图书馆里,我正在努力地学习,就像是雕刻木头一样,认真地去理解书中的每一个字。 我期待着能和一群才华横溢的人在一起,共同讨论文学的奥秘,就像在古代的皇宫中,大家都是文学修养极高的人。
去完善
释义
1. "同文馆":清代中央官学,建于顺治元年(1644年),设满汉助教、教习等,隶国子监。 2. "分场试":科举考试的一种形式。 3. "石室":指藏书的地方。 4. "棠梨":果实味甘酸,可作药用。这里可能指的是用来写字的工具。 5. "英雄彀":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比喻人才济济。 6. "甲乙题":指科举考试中试题的难度等级。 7. "群彦":众多的贤才。 8. "金闺":古代朝廷官署的美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邓忠臣写给同院的诸位朋友们的诗篇,描绘了他们共同在秋日同文馆里学习和研究的场景。首联点明了时间和地点,“秋日同文馆”,这个时节是文人墨客们相聚之时,寓意着丰收和思考的季节;而“分场试未齐”则暗示了他们在学术上的切磋交流。 颔联则是描述他们勤奋学习的情景,“借书穷石室,刋字费棠梨”。这两句既表达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也透露出他们的严谨治学态度,不断地从书籍中汲取营养,并在实践中去验证自己的观点。 颈联中,诗人开始展望他们的未来,“想见英雄彀,谁当甲乙题”。他坚信自己与同伴们都将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他们也无所畏惧。这里,诗人运用了“英雄彀”的意象,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豪情壮志。 尾联则表达出诗人对与他们共同度过时光的珍视,“喜陪群彦集,通籍在金闺”。这种珍视源于他们之间的友谊,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同时也展现出诗人对他们未来的期许,希望他们能够进入皇宫,为国家效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颂了诗人和他的朋友们在学术上严谨治学、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同时表达了他们渴望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热切愿望。全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诗呈同院诸公六首 其四》是宋代诗人邓忠臣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87年,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一年里,邓忠臣与同院的诸位文人在书院中一起切磋诗文,相互交流学术观点。这种浓郁的学术氛围和深厚的文人友谊为邓忠臣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邓忠臣生活于北宋末期至南宋初期,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局势复杂。北宋末期的靖康之耻使国家陷入了严重的危机,随后南宋的建立虽暂时稳定了局势,但始终面临着北方金国的威胁。在这个历史背景下,邓忠臣作为一位文人,深感国家兴亡的责任和使命。 邓忠臣在这首诗中以严谨的格律、抒情的笔调描绘了书院中的景致和生活场景,表达了对同院友人的深切感情。他以独特的视角捕捉生活中的点滴,以此展现书院的宁静和谐氛围以及学者的精神风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邓忠臣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同时也领略到宋代文人的才情与智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