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潜嘲无咎夜起明灯诵予诗
参横月转与天高,归士飞心忆大刀。
故作楚吟排滞思,吟成风叶更萧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中的星星伴随着月亮移动,与高远的天际相映生辉,士兵们思念着故乡,心中翻涌起对大刀的向往。
因此,他们用楚辞抒发情怀,排解郁结在心头的思绪。当他们吟咏完毕,风声和树叶声更显得萧瑟凄凉。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如下:
1. 参横月转:形容星空璀璨,月亮逐渐升高的景象。其中“参”指参星,又称参宿,位于猎户座,是古代中国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横”有分布之意。
2. 归士:这里指邓忠臣自己,因其曾离乡外出求官。
3. 大刀:这里是用兵器比喻壮志豪情。据《晋书·王濬传》记载,王濬年轻时在宴会上慷慨陈词,手持白玉柄大刀以激励众人,这里即用此典故。
4. 楚吟:这里指运用楚辞的韵律和风格创作的诗歌。
5. 排滞思:排解烦忧的心情。
6. 风叶:风中飘落的树叶,此处形容风声萧瑟。
7. 萧骚:这里指萧瑟的风声,用以表现诗人的孤独心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起身,在明亮的灯光下朗诵诗歌的情景。首句“参横月转与天高”以星空、月亮以及天空的景象开篇,为读者营造出一个宁静而深沉的氛围。次句“归士飞心忆大刀”则通过战士思念战刀的形象,传达了诗人对于战争与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接下来的“故作楚吟排滞思”表达了诗人通过朗诵诗歌来排解心中积郁的情感。最后的“吟成风叶更萧骚”则以风声和树叶声作为背景,衬托出诗人深夜独吟的寂寥心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社会现实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家国情怀和个人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和文潜嘲无咎夜起明灯诵予诗》是北宋著名诗人邓忠臣所作,创作时间为公元978年左右。当时正值宋朝开国之初,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
在创作这首诗时,邓忠臣正处于其人生的成熟阶段,他历任官职,既有政务经验,又深谙文学之道。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多以表达人生感悟、描绘自然风光为主,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在这一时期,北宋文人热衷于相互交流,彼此唱和,形成了独特的诗歌流派。邓忠臣作为其中一员,积极参与诗歌唱和活动,与友人分享诗词创作的心得体验。在这首诗中,他以幽默的笔触嘲讽了友人深夜诵读自己诗歌的情景,体现了他与友人的深厚友谊。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