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张仪立弄璋
弄月吟风泮水湄,几回占喜误蛛丝。
三鳣讲罢争传易,一鲤祥开想学诗。
天傅梅花凝蝶粉,春归柳叶画蛾眉。
何时得践凌云约,领畧山中一段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月光下和风中漫步在泮水边,有几次以为自己被蜘蛛网缠住了。
讲完三条鱼的故事后大家都争相传播易经的道理,一条鲤鱼的出现预示着吉祥和灵感开始涌现来学习写诗。
天上的老师教我们如何欣赏如梅花般美丽的蝴蝶翅膀,春天的回归让我们看到了如柳叶般弯美的蛾眉。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实现那崇高的理想,领略到山林间的奇特美景呢?
去完善
释义
1. 贺:表示庆祝的敬词;
2. 张仪立:作者的好友,本诗是为庆祝其喜得贵子而作;
3. 弄璋:古时表示男孩出生的词语,“弄璋之喜”为祝贺男子出生的词语;
4. 度正:南宋文人,号果庵,四川郫县人;
5. 泮水:古有泮宫,即古代官学所在地;
6. 湄:水边;
7. 几回占喜误蛛丝:指多次占卜获得吉兆,有如蜘蛛吐丝时碰到好运;
8. 三鳣讲罢争传易:指曾参三次梦见鲤鱼,相传他后来学有所成;
9. 一鲤祥开想学诗:语出古诗“群鲤跃浪朝贤相,万鹤翻云表瑞图”;
10. 天傅梅花凝蝶粉:指春天到来之时,梅花盛开的美景;
11. 春归柳叶画蛾眉:指春天的气息使人心情愉悦;
12. 何时得践凌云约:指什么时候能够实现凌云之志;
13. 领畧:领略;
14. 山中一段奇:山中的美好景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朝诗人度正为祝贺朋友张仪立生儿子而作的。“弄月吟风泮水湄”描述的是张仪立在月光下吟咏诗词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敬意和赞美。 “几回占喜误蛛丝”意味着朋友们曾多次期待并庆祝这个孩子的诞生,仿佛是一场美丽的缘分。
“三鱣讲罢争传易,一鲤祥开想学诗”则意味着这个孩子未来的成长和教育,有望继承父亲的才华与智慧,学习诗歌和易经等知识,成为一位有德行的人。
“天傅梅花凝蝶粉,春归柳叶画蛾眉”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他期盼着孩子长大后,能够领略到人生最美好的景色。
最后两句“何时得践凌云约,领畧山中一段奇”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一美好未来的期待。他希望有一天能与孩子一起欣赏那深山中的奇景,共享人生的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贺张仪立弄璋》是宋朝诗人度正所创作的。诗中的“张仪立”为作者的一位朋友,而“弄璋”是指古代生子后,以璋(玉器)给男孩玩的习俗,代表了家庭新生命的诞生和祝福。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度正对张仪立喜得贵子的诚挚祝贺。
创作时间为公元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的宋代,这是一个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此时文人墨客们热衷于诗歌创作,社会风气开放,百家争鸣。诗人在创作这首诗时,很可能经历了北宋到南宋的历史变革。
关于度正的人生际遇,他曾在朝廷任职,但由于时局不稳,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在这样的背景下,他转向学术研究,成为一位知名的学者。他与张仪立之间的关系密切,一同见证了当时的时代变迁。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