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二首 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苍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余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身衰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期盼当今皇上能够像周宣王一样振兴国家,而我虽已年迈体弱,在江汉边洒尽热血也要为国家效忠。
去完善
释义
周宣:指周宣王,历史上著名的中兴之主;江汉:长江与汉水,代指南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忆昔”开篇,通过对开元盛世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诗句节奏明快,用词生动形象,如“稻米流脂粟米白”一句,将丰收的喜悦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从“岂闻一绢直万钱”开始,笔锋急转直下,揭示了安史之乱后的惨烈现实——物价飞涨、田园荒芜、宗庙毁坏,形成强烈的对比。
整首诗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片回忆盛世,下片痛陈乱世,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作者不仅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还寄希望于皇帝实现中兴伟业。末尾两句更是表明自己虽身处困境,仍愿为国家奉献一切的决心。全诗情感深沉真挚,语言质朴有力,既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呼唤,堪称杜甫晚年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正值安史之乱后。杜甫历经战乱漂泊,目睹山河破碎、民生凋敝,内心沉痛至极。此时他已到暮年,贫病交加,却仍心系家国。诗人追忆开元盛世的繁华景象,与当下满目疮痍形成鲜明对比,寄托了对太平盛世的无限怀念和对中兴的殷切期盼。诗中既饱含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又流露出对往昔辉煌岁月的无限眷恋。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