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七十六首 其六
圣因古兰若,湖边绝潇洒。
知他几百年,已属斯人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兰若这座神圣的寺庙附近,湖水映衬出一派超然的景致。了解它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已然成为了这个地区的标志。
去完善
释义
1. 圣因:地名,此处指的是江西省奉新县西三十里的地方。
2. 古兰若:佛教的寺庙。
3. 湖边:指在湖边的寺庙,此处的湖指的是圣因附近的湖泊。
4. 绝潇洒:形容环境非常美丽且闲适。
5. 知他:了解的意思。
6. 斯人:指这个寺庙的主人,也就是诗中的“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偈颂描述了圣因古兰若(可能是一座寺庙或者隐修处)的美景。它坐落在湖边,显得格外宁静和超脱。诗人通过赞美这个地点,表达了对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的向往。同时,他也暗示了这个地方已经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如今属于那些寻求心灵安宁的人。整首诗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强调了精神追求的重要性和历史传承的意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七十六首 其六》为南宋诗人释师观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1127-1279年),即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与融合交织的时期。释师观在诗歌中以精炼的语句传达了禅宗的禅宗教义,表达出深厚的哲理。
释师观作为一位僧人,其人生经历充满了修行与求知的旅程。他在这个特殊时期游历各地,体验了民间疾苦,同时也接受了南宗禅法的熏陶。这种经历使得他的作品在揭示生命真谛的同时,也展现了个人对现实的深刻观察和独到见解。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事频发,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禅宗思想则作为一种心灵慰藉被人们所接受。诗人在此背景下,以独具匠心的诗歌形式向人们传达了禅宗的教义,宣扬了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他的诗句富含哲理,富有启示性,使人感受到禅宗的智慧之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