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颂古二十六首 其四

标题包含
颂古二十六首 其四
不是风旛不是心,祖师正眼只如今。 如今不识山河碍,识得如今海岳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并非风吹幡动非我心,祖师真意就在此刻。 如若不识山水的阻碍,便知此刻已抵海岳深渊。
去完善
释义
1. "风旛":佛教用语,意指心灵受外物影响而产生的烦恼与困惑。这里通过否定“风旛”来强调心灵的清净无染。 2. "祖师正眼":指的是禅宗六祖慧能的觉悟之眼。此处喻指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领悟。 3. "山河碍":古人常把山水比作阻碍,这里可能指生活中的困扰或执着。 4. "海岳沉":形容心态平静如水,波澜不惊。
去完善
赏析
《颂古二十六首 其四》是宋代诗人释嗣宗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反思,以及对江山社稷的忧虑之情。全诗结构紧凑,语言质朴,意境深远。 首句“不是风旛不是心”,诗人以风幡作喻,形象地描绘了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这里的“风旛”象征着历史的潮流和社会的风气,而“心”则代表着人物的思想和精神。诗人认为,真正的英雄并非随波逐流,而是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坚守信念、砥柱中流。 次句“祖师正眼只如今”,诗人以祖师的眼光来审视历史,表达了对历代英雄的敬仰之情。这里的“正眼”意味着公正、客观的评价,诗人认为,只有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观察历史,才能真正理解那些英雄人物的壮举和他们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第三句“如今不识山河碍”,诗人通过对比今人与古人的差距,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忧虑。这里的“山河碍”象征着国家民族的困境和挑战,诗人担忧如今的世人已经失去了对祖国命运的关心和对民族尊严的维护。 尾句“识得如今海岳沉”,诗人以“海岳沉”的形象比喻当今社会的堕落与腐化。这里的“海岳”代表着国家的繁荣昌盛,而“沉”则意味着江河日下、世风日下的局面。诗人以此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世道人心的关注。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和对现实社会的反思,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之心。诗人以风幡、心、山河碍、海岳沉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历史的沧桑变迁和现实的沉重压力,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颂古二十六首 其四》是宋代诗人释嗣宗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深刻的哲理,体现了禅宗诗的特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间。释嗣宗生活在宋朝时期(960-1279年),这是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都非常繁荣的时期。在这个时代,佛教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禅宗成为了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分支。释嗣宗作为一位禅宗高僧,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禅宗哲学的影响。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作者的人生际遇。释嗣宗的生平事迹虽然不详,但从他的诗歌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禅学的独特见解。他通过诗歌传达了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思考,表现了禅宗修行者的精神风貌。 最后,我们还需要了解与作者有关的同时间段的时代背景。在宋朝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如王安石变法、靖康之耻等。这些事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影响了诗人的创作。此外,宋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也非常繁荣,如苏轼、黄庭坚等人的诗歌作品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这些文化成就为释嗣宗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来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