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杨茂卿校书

标题包含
寄杨茂卿校书
去年别君时,同宿黎阳城。 黄河冻欲合,船入冰罅行。 君为使滑州,我来西入京。 丈夫不泣别,旁人叹无情。 到京就省试,落籍先有名。 慙辱乡荐书,忽欲自受刑。 还家岂无路,羞为路人轻。 决心住城中,百败望一成。 腐草众所弃,犹能化为萤。 岂我愚暗身,终久不发明。 所悲道路长,亲爱难合幷。 还如舟与车,奔走各异程。 耳目甚短狭,背面若聋盲。 安得学白日,远见君仪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姚合(777年-843年),字大凝,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唐朝著名文学家、诗人,与贾岛并称“姚贾”。 姚合出身贫寒,年轻时曾以卖药为生。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歌创作。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去年告别之时,我们在黎阳共度一夜。 黄河结冻,船只在冰隙中艰难前行。 你前往滑州任职,而我则向西进京。 大丈夫不哭泣道别,旁人为之感叹我们的友情。 抵达京城参加选拔考试,我的名字已被记录在册。 惭愧的是曾经推荐的书信,突然觉得自己像接受刑罚一样。 回家并非无路可寻,只是不愿意被看作轻易放弃之人。 下定决心留在这座城里,或许有百分之一的机会成功。 腐烂的草丛被众人遗弃,却依然能孕育出萤火虫。 难道我这愚笨的身躯,终将无法绽放光芒? 悲伤的是人生的道路漫长,亲人挚友难以一路同行。 就像船只和车辆各奔东西,前程不同。 我的眼界如此狭隘,看不见你的背影如同盲聋。 如何才能学到白日的光明,让我远望你的风采?
去完善
释义
1. 寄:寄托;寄托感情或想法于…。 2. 杨茂卿:人名,此处指杨茂卿这个人。 3. 校书:官职,主要负责校对图书。 4. 黎阳:古县名,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东南。 5.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流经九省,全长约5,464公里。 6. 冰罅:冰裂开形成的小缝。 7. 使滑州:出任滑州刺史。 8. 西入京:前往京城。 9. 丈夫:男子。 10. 泣别:离别时哭泣。 11. 旁人:别人;他人。 12. 省试: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通过此考试者可被任命为官员。 13. 落籍:办理户籍迁移手续。 14. 乡荐书:举荐信,用于推荐同乡参加科举考试的信件。 15. 忽欲自受刑:忽然觉得自己好像正在接受刑罚一样难受。 16. 还家:回到家乡。 17. 路:人生之路。 18. 百败望一成:多次失败中期待一次成功。 19. 腐草:腐烂的草。 20. 化为萤:化身为萤火虫。 21. 愚暗:愚昧不明事理。 22. 终久:终究。 23. 发明:展现自己的才华。 24. 道路长:人生的漫长道路。 25. 亲爱:亲人、爱人。 26. 合幷:合并。 27. 舟与车:比喻不同的人生历程。 28. 短狭:狭隘;狭小。 29. 背面:背后的世界;不同的视角。 30. 安得:怎么能够。 31. 白日:阳光普照的时候;光明的世界。 32. 远见:远大的视野;深远的见解。 33. 君仪形:你的风采。
去完善
赏析
《寄杨茂卿校书》赏析: 这首诗以黄河为背景,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杨茂卿分别的情景。诗人以坚定的语气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中的“去年别君时,同宿黎阳城”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丈夫不泣别,旁人叹无情”则表现了诗人的豪爽气概。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自己参加省试的经历,表达了自己在功名面前的羞愧和无奈。同时,诗人通过比喻的方式,暗示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然对未来充满信心。“还家岂无路,羞为路人轻”表示诗人不甘为人轻视,决心在城市中立足。 最后,诗人以“所悲道路长,亲爱难合幷”表达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以及自己对人生道路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才情和人格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杨茂卿校书》是唐代诗人姚合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46年,正值唐宣宗在位期间,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 姚合在这一时期曾任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等职,由于正直廉洁,受到皇帝的器重。然而,他在官场生涯中也遭受了一些挫折,如曾因直言谏诤而被贬为襄阳司马。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现实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寄杨茂卿校书》这首诗中,姚合表达了对友人杨茂卿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他们身处繁华盛世中的孤独与无奈。尽管他们在官场上备受赞誉,但他们仍然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寂寥。这种情感正是姚合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复杂人生境遇的真实写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