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偶述

标题包含
偶述
农忻膏泽了春耕,客免深泥阻去程。 日里放晴终夜雨,天公两下做人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农人们享受着春天的滋润准备耕种,旅客们也免受泥泞阻挡顺利前行。白天阳光普照晚上却下雨连绵,老天爷在作人情方面真是双管齐下啊。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农:农民 2. 膏泽:滋润作物的好雨。 3. 了:完成。 4. 春耕:春季耕种。 5. 客:旅客,此处指代旅人。 6. 免:免除,避免。 7. 深泥:深的泥泞,指道路难行。 8. 阻:阻挡,妨碍。 9. 去程:离别的旅程。 10. 日里放晴:白天晴朗。 11. 终夜雨:整夜的雨。 12. 天公:天神,老天。 13. 两下:两种方式。 14. 做人情:给人好处。
去完善
赏析
《偶述》史弥宁: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民在春雨滋润下的喜悦之情和客人因雨水而免于陷入泥泞的情景,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洞察和对自然的热爱。最后两句“日里放晴终夜雨,天公两下做人情”则表达了诗人对天地间美好事物的感激之情,展现出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偶述》是南宋诗人史弥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诞生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在这个时代,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北方金国的侵略以及内部的官僚腐败使得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史弥宁身处这个时代,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他对于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他在朝廷中任职期间,目睹了官员们的腐败无能和人民的苦难生活。这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关切之情。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心。 在《偶述》这首诗中,史弥宁通过描绘农民劳作的场景,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国家治理的不满。同时,他也暗示了自己作为一名官员,有责任为人民谋福祉,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